撰稿:如昀,洛斯,亚凝
责编:代代、赛琳
排版:芳子
编者按
大家好,我是LegalMVP社群的发起人俊倩。
今天律师故事的主人公,是郭律师。
我和他是未曾见面的网友,在奋斗搞钱的深圳,他实习期满后就选择做独立律师。
在一篇戳破精英律师泡泡的文章中,他给我留言:
于是,就有了这篇律师故事。
01从医科大学跨考法硕,我欠着学费去读研,疯狂做兼职赚钱
02作为“三无”人员,为了收入增长快我选择了做律师
03做IPO的黑白颠倒戳破了我对律师金光闪闪的幻想
04以我来时路,赠你沿途灯,我成为了知乎的大V博主
江西出生,广东长大,南北求学,遍历东西。
这是我的知乎介绍。
我是农民工的孩子,幼时在老家江西读书,小学三年级时被在粤打工的父母接到广东,在重点高中读到高三之后,因为没有广东户口只能回到老家参加高考,本科在哈尔滨求学,之后去了海南读研,毕业后我到了广州工作,现在我在深圳做律师。
我的人生前三十年,就是在这样的奔波中度过。
01
从医科大学跨考法硕,我欠着学费去读研,疯狂做兼职赚钱
从高中开始,我就想学法律。当时的我对历史和*治很感兴趣,觉得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则,具有塑造社会的作用。
高考时,我被调剂到了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信息管理专业——一个医学院校里面算是非常边缘的学科,但我内心那颗从高中时就种下的名为“法律”的种子从未动摇。
于是我想跨考法学研究生。
我的父母没有太多文化,也没法给我的选择提供参考意见,他们只能说:“那你自己要努力哦”。于是,我每天两点一线备考——吃饭、看书,循环往复。
整个备考的过程中,我的内心都是非常忐忑的,因为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考上。就像追求爱人一样,在对方答应你之前,你是无法得知自己是否可以表白成功的。直到你拿到录取通知书,或者听到对方说“我愿意”,那个时候你才能知道自己成功了,所有付出都值了。
我考上研究生之后,家里人问的第一个问题是:“学费是多少钱?”
因为我的家庭条件有些捉襟见肘,只能勉强维持日常生活,几乎没有太多存款,读研一年学费和生活费好几万对家里是一个很大的压力。
(一家人总是聚少离多,这是为数不多的合影)
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在拿到录取通知书后,我给研究生学校的老师打电话咨询问,“老师,学费必须在报到的当天交齐吗?可不可以缓交?”
老师回复说,如果交学费困难,可以申请国家助学贷款。
但我本科4年的学费就是靠的助学贷款,我觉得申请贷款的过程让我很煎熬。
煎熬,不是因为我家里没有钱,而是申请的过程中我要反复证明自己家庭很困难、我要一遍一遍叙述我家很穷这件事,这个过程对一个二十多岁的男孩子来说,是对内心和尊严的很大打击。
我又跟老师说,“我不想去申请贷款了,可不可以申请缓交?”
老师说:“郭松,如果你交不起学费的话,你可以先来读书,要努力拿奖学金覆盖你的费用。缓交就跟学院提交申请说明原因,在毕业之前交清学费就行。”
就这样,我欠着学校的学费去读研了。
(从毕业纪念册上翻拍下来的)
读研的日子里,我很认真,连续三年都拿了比较高的奖学金,后来还拿了国家奖学金。这些奖学金不光让我的生活不用那么捉襟见肘,每个月都有生活费了,还覆盖了我的学费。
与此同时,为了可以得到更多的经济来源,我也努力地做兼职赚钱。
做兼职,我不想做那种对自己能力和经验没有助益的体力劳动。我的英语还不错,考研英语能考近80分,我就问外国语学院的同学,英语好可以做什么兼职?她跟我说可以去做翻译,我又拜托她把我拉进了各种兼职翻译群。
千字两百元的薪酬对我一个穷学生来说吸引力太大了,只要翻译一千个单词的文章,审核通过了就可以拿到二百块钱,那我一个星期就能赚五六百块钱,一个月就能赚两三千。
我是兼职群中最积极的那个,每次一有甲方扔稿,我都会积极地说“我可以”。
我交的成果质量还不错,开始有一些论文proofreading的工作找到我。因为论文的专业程度比较高,难度比较大,一篇论文能给我基本上好几千甚至更多的费用。找到甲方的很多是世界顶尖名校的学生,可能家境都比较好,给得起这些钱。
就这样,我靠奖学金、兼职做翻译交了我的学费、负担了我的生活费,还攒了点钱改善了一下家里的经济条件。
兼职做翻译的这段经历也让我意识到,人与人之间可能要靠两个事情来证明自己:一个是自己的能力,一个是自己所在的平台。
做学生的时候,我的平台是我读的学校;工作的时候,我的平台就是我工作的单位。但都要靠第一个因素来实现,就是我的能力决定了我能去哪个平台或者是我在哪个学校读书。
意识到这一点,我开始拼命投简历找工作,努力去更高的平台。
02
作为“三无”人员,为了收入增长快,我选择了做律师
作为一名“三无”人员,我当时最需要解决的是生存问题。
所谓“三无“,即无关系,无背景,无资源。我的家庭背景,我的成长环境,都要求我以解决生存问题为首要目标,所以我在找工作时比较看重薪资待遇。
基于对收入高增长的需求和对未来规划的想象,我没有太考虑公检法与法务的工作。而律师的收入曲线更像是一个指数曲线,在系数比较小的时候可能确实收入不会太高,但随着系数的增加,到了某个节点,增长会非常快。
为了保证求职信息渠道的畅通,我在网上认识了很多北京、上海的法学生,我才知道,比起律所,北京、上海那些顶级院校的法学生会更热衷于去投行、私募实习,他们的第一目标是投行,而不是律所。
生活的负担平等地施加给了每一个人,大多数毕业生都要考虑生存的问题。而比起投行,律所钱给得太少了。
认识到这一点后,我也开始向私募和投行投简历,一份接着一份。投出去的是简历,亦是我对未来的期待与向往——我太需要一份高薪的工作了。
不过,比较遗憾的是,收到券商投行部offer的时候我已经在律所工作了,律所老板给我的工资还不错,一年下来能给我十万,老板人也很大方,逢年过节都有大红包,整体都比较符合我的预期,我便留在了律所工作。
03
做IPO的黑白颠倒,戳破了我对律师金光闪闪的幻想
可能是由于当时眼界有限,我读书的时候经常幻想那些“金光闪闪”的东西,对于那些很高大上的地方也自带一层“梦幻滤镜”,我觉得“我一定要去顶尖的律所或者精品的律所,跟着很有名的合伙人做那些高大上的业务,获得很高的收入,慢慢一步一步往上飞*腾达,平步青云,成为万众景仰的明星律师、明星合伙人,然后年入几百万上千万”。
(美剧《金装律师》也可以称得上是很多人幻想的精英律师的起源)
我当时觉得我一定要拥有这样的人生,否则,我的人生岂不是很失败。
然而,我进入律所实习、工作,逐渐打破了自己的这个幻想。我实习、工作的律所虽然不是红圈所,但是也是第一梯队的,名气大,客户有名,收入又高,可所有的这些“金光闪闪的东西”它并不属于我个人,它是由很多人、一个群体或者很多个群体共同吹起来的梦幻泡泡。
那个金光闪闪的梦幻泡泡只有外面那一层非常斑斓,非常闪耀,非常夺目,在阳光之下泛出彩虹般的颜色。但外面的人们看到的只有这一层表面,梦幻泡泡里面其实全都是空气。
律所给的钱多,相应就也要付出很多。合伙人给了你这么多钱,你作为他的成本,那他就需要将你用得非常彻底,把你的每一分钟都利用到极致才行。
比如做IPO业务尽职调查的时候,我有很多时间都在出差,不是在外地就是在去往外地的飞机上,有时候一个月要飞个五六次,出差的频率非常高。有时候周五刚回来,周一就又要飞了。我甚至连回到出租屋,把衣服展开挂进衣柜的时间都没有。
星级酒店的床很舒服,但直到凌晨三点才结束工作、第二天六七点又要起床赶去工作的我没有太多时间去感受这些外界看起来很舒适的东西。
在外地出差动不动就要五个工作日,那就要准备至少五套衣服。考虑到可能会溅到菜汁等,就还要带一些备用的。衬衫、裤子、袜子等,都要带个六七件。为了省下托运的时间,提高效率,带行李箱我也只会带20寸的登机行李箱。
很多类似这样的工作细节都很耗神耗力,我的每一分钟几乎都在为了工作而付出,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工作和效率。这让我感到很疲惫,我简直没有了自己的生活。
长久的紧绷状态后,连机器都会故障,又何况是活生生的人呢?
我在工作过程中的这些经历与感受就像一根一根的针,不断在往那个金光闪闪的泡泡上戳。可能一针没有戳破,两针没有戳破,三针四针就戳破了。
我渐渐开始觉得,我正在做的这些事,并不像当年我想象的一般梦幻。月薪过万、空中飞人、出入高端写字楼、谈吐间都是上市公司、看起来金光闪闪......但是这份工作对生活的侵蚀太严重了。
我想要自己的时间,我想要自己的生活。
年9月,我通过律协面试后考虑了一段时间——到底是继续做授薪律师,还是自己出来单打独斗组团队?
考虑过后,我觉得我还是适合自己出来干。当理想的泡泡被戳破,回归现实后,我觉得我还是想要过自己的生活。
11月份,我正式决定独立执业。
这个决定不是临时起意,我还是有一定底气的。我提前为自己积累了客户,有朋友愿意支持我的事业。起初我在团队里做助理时,当年的初高中同学、本科同学们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我都会特别真诚地帮助他们,过段时间还会去问进展,告诉他们下一步该怎么做。
以真心换真心,在我面临想要独立但没有客户的问题时,有几位创业的朋友为我提供了支持,我便有了立足的基础。
在这之后,我一点点地积累资源,为自己发展客户。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二个月就有人找我谈股权融资的问题了。虽然这一单最后没有签,但他肯信任我、认可我,我想这就已经是成功的一半了。
年,我做成了一单生物科技公司的融资,也为自己博得了一点小小名气:大家都知道了刚独立不久的我,是有水平、可以信赖的。所以,后来深圳有一家明星创业企业跟深圳国资的一家投资机构有股权纠纷,我的朋友第一个推荐的就是我,我也拿到了不错的报酬。
独立执业之后的收入显然比我当助理的时候要强多了。而且我相信,以我的能力,我肯定不会饿着。
再后来,就发生了现在大家正在面临的众所周知的大事,它几乎让整个经济都崩溃了,我的工作自然也不好做。
虽然它打击了我前途的确定性和可预知性,但它并没有打击到我的信心,我仍然是那个自信的、迎难而上的律师。
可能我离自己实现年入百万的目标还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我相信它迟早会实现的,我也更不用担心自己是不是会饿死了。
独立执业的路并不好走,但我相信,我终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04
以我来时路,赠你沿途灯,我成了知乎的“法律KOL”
除了坚持做律师,我日常还喜欢在知乎写文章输出内容。
最开始用知乎,是因为上面能看到一些清北复交或是哈普耶牛剑等大佬写的东西。他们比我有着更深刻的认识和见解,他们写的东西,读来也可以说是受益匪浅,对我有一些醍醐灌顶的影响。
研二时,我正好看到了一个我会的提问,便顺手解答了,并附上了自己的见解。后来越写越多,粉丝也就越来越多了。很多人都是知道我是律师而特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