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
受访专家:陆*特色医学中心战创伤医学中心主任张连阳
慢性便秘很常见,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老年人群中15%~20%为便秘患者,其中女性患病率比男性高,中国约有超过万女性饱受慢性便秘的困扰。除生活方式干预外,治疗慢性便秘最常用的是通便药物,依据患病人群和药物特点,主要分为以下七类,患者可对照参考使用。
1.容积性泻药,包括欧车前、聚卡波非钙,粗加工的麸皮也是很好的容积性泻药。这类泻药不被肠壁吸收,通过吸收肠管内水分后膨胀,从而增加大便量,扩张肠道容积,刺激肠蠕动,引起排便反射,进而起到缓解便秘症状的作用。用药过程中应补充适量水分,以防肠道机械性梗阻。粪便嵌塞、疑有肠梗阻的患者应慎用。
2.渗透性泻药,常见的有聚乙二醇、山梨糖醇、乳果糖、盐类泻剂等。口服后在肠道内形成高渗状态,保持甚至增加肠道水分,使粪便体积增加,同时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排便,适用于轻度和中度便秘患者。渗透性泻药效果明显,但过度使用可能引起体内水和电解质失衡。此类药物的主要缺点是在细菌作用下可发酵产生气体,会引起腹胀等不适感。
3.刺激性泻药,主要有果导(现已退市)、蓖麻油、大*、木香理气片、麻仁丸、番泻叶等。刺激性泻药作用快、效力强,药物或者其代谢产物可对肠壁产生刺激作用,使肠蠕动增加,但长期应用会影响肠道水电解质平衡和维生素吸收,可引起不可逆的肠肌间神经丛损害,甚至导致大肠肌无力、药物依赖和大便失禁。
4.润滑性泻药,代表药有开塞露、液体石蜡、甘油栓、多库酯钠等,可以口服或制成灌肠剂。该类药物通过局部滑润并软化粪便而发挥作用,可润滑并刺激肠壁,软化大便,使粪便易于排出,主要适用于有便秘高风险和严重动力问题的老年患者。吞咽困难的患者慎用液体石蜡,以免发生误吸。妊娠、月经期、腹痛、恶心呕吐者禁用。
5.促动力药,代表药物有伊托必利、莫沙必利等。此类药物主要作用于肠神经末梢,增加肠道动力,促进排便。主要适用于排便次数少、粪便干硬的慢传输型便秘患者。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腹泻、腹痛、恶心和头痛等。
6.促分泌药,代表药物有鲁比前列酮、利那洛肽。此类药可刺激肠液分泌,促进排便。鲁比前列酮只能用于18岁以上的成年女性,儿童及成年男性禁用;对该药过敏和机械性肠梗阻病史者禁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利那洛肽禁用于6岁以下的患儿及机械性胃肠道梗阻患者。
7.微生态制剂,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等。此类肠道有益菌可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促进肠蠕动,缩短结肠传输时间,还能减少肠道内有害物质的吸收。各种人群使用均可防治腹泻、便秘。
一般来讲,老年人首选容积性和渗透性药物,严重便秘可短期应用刺激性泻药;妊娠期使用乳果糖、聚乙二醇的安全性比较好,避免使用蒽醌类和蓖麻油等刺激性药物;儿童可选用开塞露或生理盐水灌肠,以及小麦纤维素、乳果糖和聚乙二醇等,安全有效。当以上治疗无效时,且患者的症状严重影响到工作生活,可考虑手术治疗,但需注意手术有一定复发率,并可能产生相关并发症。(记者朱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