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杨喜风
女,年出生于太原。年,她创办了太原市第一家民办养老院,23年来一直致力于养老事业,接收照护余名老人,85%的老人为失能失智或半失能失智老人,为余位老人进行临终关怀。她连续多年被评为太原市“老龄工作先进工作者”、荣获“全国孝亲敬老之星”称号、“中华孝亲敬老楷模提名奖”,年荣获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称号、山西省“道德模范”称号,年荣获“太原好人”称号。
她是“全国孝亲敬老模范”“山西省道德模范”“太原好人”“杏花岭区最美时代新人”。
她是养老服务行业的先行者,年创办了太原市第一家民办养老院。
她是对老人的照护实行规范化管理的第一人,为此养老院内连续十年无原发褥疮,这在卧床老人护理上堪称典范。
她是养老服务先行者,23年来,接收照护余名老人,其中完全自理的老人只占到15%,同时为余老人进行临终关怀。
她就是杨喜风,一个为了让老人在养老院里体会到比家还要美的晚年生活,一个用23年时间,将养老事业发展成为拥有两家养老院、一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总床位张的连锁养老机构。
6月1日,山西晚报记者来到太原市杏花岭区小返乡窑头村的比家美养护院,从8时到18时,跟在杨喜风身边,感受她是如何带领自己的团队,用对老人20余年如一日的坚持守护,诠释着“一切为了老人,为了老人一切,为了一切老人”的服务宗旨。
为养老事业拼搏23年
在比家美养护院的大厅里挂着一张比家美的发展图,杨喜风先是给记者介绍起比家美的艰辛发展过程,她还说,“比家美”的寓意就是让老人体会到比家还要美的晚年生活。
年,太原市第一家民办养老院——比家美托老院在太原市狄村正街号开园,开办之初的30张床位弥补了太原市失能失智老人院的空白。
年,随着慕名而来老人的增加,比家美托老院在杏花岭区凯旋街长江村口开办了分院,共设有60张床位。
年,比家美慈爱敬老院在太原市东太堡龙鼎花园小区创办,共设有张床位。
年,比家美托老院两个院区的房屋因年久下陷,不再适合老人们居住,杨喜风卖掉房屋和儿子的婚房与另外一位院长筹资万,经区*府现场会议批准在杏花岭原址重建了比家美托老院。
年,为配合城市建设发展,比家美无偿搬迁了两个分部,在太原市小店区汾东南路,成立比家美养老服务有限公司,为不愿离开的60位老人重新找到新的住址。
年,比家美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在太原市小店区北营南路煤机社区内成立,解决了周边社区日间照料和空巢老人的居家养老问题。
年,比家美养护院在太原市小返乡窑头村建成,新建的养护院实现了医养结合养老护理的新模式。
杨喜风说,经历了23年的拼搏奋斗,比家美在太原已经发展成为两家养老院(分别在窑头村和凯旋街)、一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在煤机社区)的连锁养老机构。拥有张床位,至今已照顾了余名老人,更为多位老人进行了临终关怀服务,让老人们在人生最后的时光获得满足,不留遗憾。
为此,养老院也获得了多项荣誉,有全国爱心护理工程示范基地、红十字福寿安康养老服务基地、全国十佳长期照护机构、山西省民办养老机构先进单位、山西省十大老年温馨家园、敬老助老模范单位等。
对老人的那份不舍让她坚持至今
提及为何会在年创办第一家民营养老院,杨喜风说是对父亲没尽到孝心的愧疚,是因为看到当时的公办养老院不接收失能失智老人,是想照顾失能失智老人的一种情怀。
那一年,杨喜风将经营饭店赚来的30万元全部用来改造租来的一排平房小院,从此她开始了养老事业。杨喜风说,那个时候,一位老人每个月的费用是元,养老院里除了6名工作人员的工资支出外,还有房租、水电、食材等各种开销,每个月的固定支出在两万余元。住在养老院的老人有的因失去了行动能力,情绪受到打击而变得自暴自弃、脾气暴躁,不是故意打翻饭菜,就是故意取下尿袋洒一床尿液。
一边是经营压力,一边是照护难度,这让不服输的杨喜风也有点怀疑她的选择。可遇到困难就退缩不是杨喜风的性格,她先是和工作人员一起上街发传单,又捡回5名流浪老人。“得先让养老院热闹起来,好在有4名老人找到了家属,剩下的一人我养了14年,最后给老人送了终。”杨喜风说,在经营养老院期间,她曾亲眼看过有那么多卧床的老人拖累着一个又一个家庭,有的老人一年换过60多个保姆,可来到养老院却每天过得很快乐,有的老人因卧床,身上长满了褥疮,可来到养老院后少则1个月多则3个月,身上的褥疮完全康复。一个个案例,也让她坚信,对失能失智老人的照护,一定是家庭所急、社会之需。
杨喜风说,一步步走来,是对老人的那份不舍让她坚持至今。采访中,养老院里一位岁的老人看到杨喜风,拉着她就往自己的房间里走,要把儿女们送来的西瓜给杨喜风吃。“除了院长,她的东西都不让我们动,也不让我们吃。”百岁老人的护理员说。
她对养老护理服务的要求特别严格
跟着杨喜风穿梭在养老院的各个角落,随处能看到家属们送来的鲜红的锦旗,还有老人们舒心慈祥的笑脸。尤其是走在失能失智老人集中的区域,从房间到楼道,闻不到任何异味,每一位卧床老人的头发摸起来都是柔顺光滑,他们的床上、身上也都是干净清爽。“杨喜风总院长对养老护理服务的要求特别严格,我们每一位护理员都有一本护理记录,老人多长时间洗一次澡、剪一次指甲、理一次头发都有详细的要求,护理员都记录在本上。”分院长杨凤花说,这些严格的照护规范化管理,让养老院里连续10年无原发褥疮,还获得了中央电视台与中国红十字总会共同举办的“守护夕阳养老护理职业荣耀盛典”的表彰。
6月1日10时许,是老人们的锻炼时间,他们在护理员的帮助下纷纷抵达健身房,有人在下肢摇摆训练器上运动,有人在多功能康复矫正椅上运动,有人在站位脚踏训练器上运动……
此时,83岁的张荣枝老人来到养老院看望她89岁的老伴,与她同行的是其大儿子夫妇和二儿子。看着在健身器上运动的父亲,张荣枝的大儿子摸着父亲的脚笑着对护理员说:“你看,我爸的脚也不肿了,脸色看着红润,也有光泽了。”
张荣枝老人说,老伴患有阿尔兹海默症,近几年的症状是越来越严重。“他在客厅沙发上坐的,我都不敢回卧室睡觉,一不留神他就要出门。严重的时候,他白天黑夜都不睡觉,一个晚上要折腾好几次,穿好衣服就要去单位开会。发展到后来,老伴开始大小便失禁,脚和腿也开始浮肿。”张荣枝说,3个儿子和媳妇都孝顺,每天下了班或休息的时候都会来家里看一看,让她休息一会儿,可这也不是长久之计。那段时间,她甚至都不敢给孩子们打电话,就怕孩子们担心。
思来想去,张荣枝觉得把老伴送养老院再合适不过。她考察了好几家养老院,最后确定了比家美养老院,看着老伴的气色越来越好,她感慨自己的决定做对了。
张荣枝的孩子说,在母亲提议把父亲送往养老院时,他们也是纠结了很久,一方面觉得父亲没有给他们增加过任何负担,把父亲送到养老院觉得对不起父亲,另一方面又担心母亲的身体。“护理员每天都会给我们发父亲在养老院的视频,父亲在院里散步时,还背着手走路,我们还说爸爸已经好多年没有这样走过路了。”张荣枝的大儿子说,养老院的工作人员在老人护理方面毕竟专业,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做,父亲来到养老院身体更加健康了,生活的质量也提高了,现在不光父亲的脸色红润,母亲的脸色也是越来越好。
采访中,杨喜风告诉山西晚报记者,护理员的工作不仅是一项辛苦活,更是一项技术活,涉及很多专业的知识,比如如何抱起来斤的老人、如何安抚情绪失控的老人、如何给失禁老人换尿垫、如何照顾有沟通障碍的老人等,这些都需要护理员不断学习专业技能,才能灵活运用在工作中,更好更贴心地照护老人。
杨喜风说,一路走来,她深刻体会到养老领域的艰难和机遇挑战,也见证着养老事业的发展与成绩,她欣慰于如今养老服务被重视被鼓励,她说现在国家在完善社会保障和服务方面出台了很多*策,也让她与团队更加坚定了信念,陪着所有老人,在养老服务的道路上走得更长远更辉煌。
山西晚报记者杨洲芬实习生唐义锴
记者手记
呵护老人幸福晚年藏在每一个细节中
从楼里的安全检查到挨个房间查房,再从健身房里陪老人们锻炼到照顾老人们就餐,接下来从检查办公台账到检查洗衣房……跟在杨喜风的身边,看她一天的工作,你便会发现,为何在整个养老院里闻不到任何异味?她将整洁干净的秘诀藏在一个个的细节里。
她为每一位老人准备了一本护理记录,里面详细记录了老人们每天的生活护理情况、餐饮情况、如厕情况、康复训练情况……这些都能看出她要求护理员们照顾老人们的细致。
在洗衣房里,她会把洗过的床单、被套拿起来摸一摸是否柔软、闻一闻是否有异味,她说床单、被套硬了会让老人们的皮肤受伤。
查房时,她会摸一摸卧床老人们的皮肤,发现老人的皮肤干燥,她会让护理员给老人涂抹润肤油。
……
每一处细节,都是对老人满满的爱意。从创办养老院至今,她卖掉了父母、公婆留下的4套房子,卖掉了儿子的婚房,她也从30多岁的奋发青年到了60岁的耳顺之年,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不是老人离不开我,而是我越来越离不开这些老人,和他们在一起的每一天,非常充实快乐。只要我还干得动,我会把养老事业一直干下去。”
(责编:李琳)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