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失禁怎么回事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每月最低360元,护理人员上门照顾老人,
TUhjnbcbe - 2022/10/17 12:53:00
北京中科白癜风“平安医院” http://nb.ifeng.com/a/20180419/6515562_0.shtml

新冠肺炎疫情让全国多地的养老院,都曾有过一个阶段性的封闭时期。因封闭带来的种种不便,养老院的老人资源逐渐流失,空床持续增多,经营压力越来越大。然而,在此情况下,一种新的养老服务模式——家庭病床,正在加速诞生。

家庭病床是以家庭作为医疗护理场所,将医院或养老机构的病床服务延伸到家庭,解决慢性病、老年病家庭卧床患者就医的大难题,让病人在熟悉的环境中接受治疗和护理。这既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又可减轻家庭经济和人力负担,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减少交叉感染。(摘编自《解放日报》《南方都市报》)

试点故事护理员、护士上门服务

在上海*浦区老西门街道,上午天气好的时候,年逾八旬的张先生与老伴会坐在家门口晒太阳。此时,“家床”护理员李建香已在屋内忙前忙后。李建香每天上午会到张先生家中服务两个小时,收拾好房间、做好午饭,再离开。

两位老人吃好午饭,小睡一会儿。“家床”护理员麻经武上门了。张先生老伴腿脚不是很方便。擅长按摩的麻经武会为两位老人进行理疗。之后,麻经武还会帮两位老人做好晚饭再离开。

晚饭之后,第三位“家床”护理员王德美上门。收拾完家务,王德美会帮两位老人洗漱,再让他们坐到沙发上,给他们捏脚。由于家中不能离人,在两位老人入睡后,王德美会在老人家中住下,提供夜间陪伴服务。第二天早上,王德美还会为老人准备好早饭,帮助他们洗漱,看到老人吃好早餐后,再安心离开。过一个多小时,李建香又会上门,开始新一天的服务。两位老人有些基础病,每周二,护士杨春花会到老人家中,为老人测血压、血糖、血氧等主要生理指标,再为老人排好本周的药。

张先生本因老伴患上帕金森综合征,生活一下跌入谷底。几位护理员和护士上门后,他基本什么事都不用操心。

96岁的邱女士家住深圳市坪山区马峦街道坪环社区,因病长期卧床的她大小便失禁,长期使用尿不湿,全身皮疹瘙痒,双侧髋部特别严重,需住院治疗。其家属到附近坪环社康中心申请家庭病床后,医生和护士每周2—3次上门给邱女士换药。经治疗,邱女士症状明显缓解,随后结床,全部医疗费用90%医保报销,个人只出了小部分。

*府行动每月最低元即可享受“家床”服务

上海市*浦区按照市民*局部署,在年开始探索“家床”模式,选择了老西门街道与五里桥街道进行试点。试点以来,两个街道推进“家床”突破了张床位,老人月平均享受服务时长36.5小时,说明“家床”这一养老模式在上海中心城区老人中是有市场的。

张先生与老伴享受的是老西门街道快乐之家养护院推出的“家床”养老服务包中的一款。快乐之家养护院推出了“6+1”“家床”服务模式。“6”是指,6种价格可享受不同服务内容的“标准化服务包”,价格最低的为元每月,根据享受时间长短与提供服务的对象,费用依次递增。“1”是指,根据老人需求提供的“个性化定制包”。张先生与老伴享受的就是定制服务包,价格为每月元。

“家床”是新鲜事物,市场存在培育过程。为培育这个市场,老西门街道与五里桥街道都为享受“家床”服务的老人提供了*府补贴。如,居住在老西门街道、60周岁及以上、统一照护需求评估等级三级及以上的老年人,可享受为期6个月的元/月*府补贴。这意味着,张先生与老伴前六个月每月只要支付元;如果是享受元“标准包”的老人,前六个月每月只要支付元。这一补贴*策撬动了不少老人来“尝鲜”。目前,在老西门街道的“家床”中,有44%的老人选择了元的“标准包”。

广东深圳从年开始试点由社康中心开展家庭病床服务,经过多年探索,全市各区的家庭病床已经遍地“开花”,年全市累计建床多张。随着市民需求不断增长,*府决定进一步放开和规范家庭病床的管理。年2月7日,深圳市卫健委、深圳市医保局联合发布了修订后的《深圳市家庭病床管理办法》(试行),将服务对象扩大到13类,比如瘫痪的老人、需要临终关怀的晚期肿瘤患者、需要卧床保胎的孕妇、需要持续照料的早产儿;与此同时,降低了承办机构的“门槛”,所有医院都可以提供家庭病床服务。该《办法》已于年3月1日起施行。

特殊背景较疫情前,老人更不愿住养老院了

上海浦东大道旁的春馨养老院,是浦东新区一家颇受欢迎的民办养老机构。张核定床位在市场最紧俏时,被扩到了张,还有不少老人排队轮候着。“等几个月也不稀奇。”院长陈春良说。转折点似乎出现在疫情发生后。从年10月至今,一年多时间里,春馨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床位没“卖出去”。

为什么相比疫情前,老人更加不愿意住养老院了?

浦东孙桥养老院院长刘妹常会听到一些家属抱怨:看望老人还让我们做核酸,真麻烦!这种“麻烦”进而影响了家属的探视频次。“以前家属总归每个月来看看,现在好久不来一次,老人情绪难免受影响。”

入住养老院本身就不是一件随便的事情,需要老人们做足心理建设。快乐之家养护院院长王海水说,养老院生活是对老人过往生活模式的彻底颠覆,从无约束到有约束,从个人生活到集体生活。“再加上疫情期间封闭式管理,做这个决定只会更艰难。”

据上海市*协委员、爱照护创始人丁勇的观察,养老院老人在疫情期间的“外出就医难”,是较普遍的现象。“老人本身看病、配药频次高,现在每出去一次,再想回养老院,都需要家属陪同走完核酸检测等复杂环节。家属把老人送进养老院,本是为了减轻自己的照护负担,如果反而变得更麻烦呢?结果可想而知。”

王海水称,眼下,养老院空床持续增多,给院内带来了一定的经营压力。这也成了他主动参与到“家床”工作的主因之一。

未来之路专业养老机构服务半径成制约因素

在发展过程中,家庭病床面临诸多问题。医院集团副院长林锦春介绍,“家庭病床”虽然已纳入医保,但长期护理险的支付标准、个人承担比例和细则还需进一步明确;其次,专业护理人员短缺,服务水平不高,如何提高服务水平、激发志愿者照护老年人积极性等问题也亟须解决;此外,多数家庭并不适合老人居住,需要对老年人家庭进行必要的适老化和智能化家居改造。

进一步推进“家床”服务,还面临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即专业养老机构的服务半径。提供“家床”的专业养老机构的服务半径,一般需要覆盖15分钟生活圈,才能及时响应老人的需求。一位养老机构负责人举例:夜间是老人意外高发时段,对于生活可以自理的老人,一些智能化设备已经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而老人一旦有意外情况发生,后台会派出工作人员及时上门查看、响应。这就需要专业养老机构的响应点必须设置在15分钟生活圈范围内。

上海市*浦区在尝试解决这一制约问题。在试点“家床”的两个街道,两家在*浦区土生土长的专业养老机构合理设置响应点,15分钟服务半径不仅覆盖两个街道,还跨越到*浦区多个街道。今年,两个养老机构将扩大“家床”服务覆盖面,向更多社区扩展。*浦区民*局也将扶持更多稳定、优质的专业养老机构进行区域布局,力争将“家床”服务尽快扩大到全区范围。

据悉,*浦区已将“家床”试点工作纳入《*浦区养老服务发展“十四五”规划》,将“‘家床’服务新增户”的目标列入*浦民*年重点工作,全力做好*浦区老人“原居安养”服务。

1
查看完整版本: 每月最低360元,护理人员上门照顾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