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失禁怎么回事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如何与2岁后的孩子相处心理学家长要注意
TUhjnbcbe - 2022/8/25 23:06:00
最好的白癜风治疗方法 http://m.39.net/pf/a_4687760.html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见过以下情形?

一个小孩进入别人家,随便爬别人的沙发,坐人家的床,拿别人的零食随便吃,翻别人的玩具放肆的玩,好像是在自己家一样,甚至把别人家的好玩的东西都拿回家;

一个成年人,自己想做一个PPT文件,想到有个朋友会,就将自己的想法塞给工作忙碌甚至加班加点不能回家吃饭的朋友,没有一点顾虑对方的感受;

一个宿舍的好姐妹,每次产生歧义都是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比如挤牙膏是是从管头还是管尾的奇葩事。

我想大部分人都不会喜欢这样的人吧?而以上这些人他们的行为就是没有分寸,在心理学中我们称之为没有“边界感”。

边界感是什么?

你听说过“刺猬法则”么?生物学家们在研究刺猬在寒冷冬天的生活习性时发现,刺猬们为了相互取暖,又不被伤害,反复尝试最舒适的距离,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距离,这个距离既可以取暖又可以不被相互伤害。

在心理学中我们把刺猬法则延伸出来的意义称之为“心理距离效应”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和陌生人一起走在路上的时候,我们会自觉的保持1米以上距离,因为这个空间上的距离可以让我们很自在,很有安全感。

这种安全的距离就是“边界感”,人都有自己标准和底线,在相互交往过程中,这个底线是不能被破坏的。所以,当我们面对孩子的时候,我们也应该清楚孩子的底线在哪里,不要因忽视底线而伤害了他们,同时明白底线才能不侵犯其隐私并协助其成长。

一个人为什么会缺失“边界感”?

1,这与早期教育密切相关,“边界感”的建立在孩子2岁时就应该开始实施了,2岁是孩子的一个全新的阶段,表面上看不出太大变化,但却是孩子的第一个叛逆期,这个时期的宝宝开始发现自己的力量,发现自己可以做选择,可以有自己的主见了,所以她开始尝试着去表达自己,运用自己的力量去挑战别人并一步步的感受自己的能力到底有多大的力量,这就是2岁的孩子树立能力边界的开始。日常生活中,如果孩子跌倒了,而父母恨不得跌倒的是自己,带着一万个忏悔的心情急忙把孩子扶起来,抱在怀里,不停的安慰,慢慢的孩子跌倒后再也不愿自己站起来,扶起来是父母的事。

2,孩子长大了之后,开始进入学校学习,背书包,写作业,打扫班级卫生这些可以说是一个学生该干的事情,然而,现状却是父母早晚背着孩子的书包,陪写作业,帮助孩子打扫班级卫生,有的家长甚至完全替代孩子,于是,孩子便认为这些事情都是父母的事。

3,成年后,工作、结婚、买房等等,本都是自己的事情,而操劳成习惯的父母把这些事情全都包揽了,因此,很多成年人任然认为自己的事情就是父母的事情。

父母没有“边界感”对孩子的影响?

不仅侵犯孩子权益,还会影响孩子健康的发展。

父母没有“边界感”,不知道其实孩子是需要空间的,他们认为看管着孩子是对孩子的帮助。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空间,都需要有秘密,都需要有自己的隐私。如果我们被父母长时间的监视,我们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我想很多人都能够体会到,一定会很反感吧?

在《超级育儿师》中有一对母子上演着控制与逃离的大戏,孩子想放松一会儿,妈妈便拔掉网线;孩子有了情绪,妈妈强行要沟通;孩子想要离开静一静,妈妈却紧跟其后……。

妈妈没有“边界感”的控制孩子,节目中的妈妈丝毫没有意识到要与自己孩子保持距离,所以她求助于节目组说自己孩子太“叛逆”,自己孩子叛逆、没礼貌、不肯上学、不愿意与人交往,甚至连一声“妈妈”也不愿意叫。妈妈认为是孩子错,而专家却让妈妈与孩子“划清界限”,孩子的现状完全是妈妈没有“边界感”造成的。

如何建立“边界感”?

1.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尊重其隐私,给予其空间。

孩子只有有足够的独立空间,才能在属于自己的世界里自由的畅想,遨游,画出属于自己的一幅人生画卷,而作为父母的我们需要的是为他的画卷做出正确的引导和协助。

2,与孩子亲密要适度,帮助孩子培养“边界感”。

就像“刺猬法则”之中提到的,越近不一定就是越好,父母对孩子的身体和精神界限都要有所尊重和保护,保持最舒适的距离,才是给孩子最宝贵的财富,才能使孩子懂得要自我保护。

3,父母做到“以身作则”。

孩子总是有样学样,如果父母不能做到和孩子保持的“边界感”,那么孩子也很难判断到底如何是好呢?

当然,此处的“以身作则”包括给孩子树立榜样,比如,你想让孩子远离电子产品,首先父母应该在孩子面前放下手机;如果你想让孩子喜欢阅读,首先你应该还拿起书来读;如果你想让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首先你要学会先控制自己的情绪……,当然对于危险的事情一定要以身作则的去树立“边界感”。父母的“以身作则”,孩子才会耳濡目染,成为有“边界感”的孩子。

聪明的父母都会懂得我们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渐行渐远”,但是并不是仅指退出他们的生活,还要做到尊重,亲密适度并且“以身作则”,建立更好的“边界感”。

1
查看完整版本: 如何与2岁后的孩子相处心理学家长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