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晚
东莞市玉兰大剧院内
人声鼎沸、歌声嘹亮
由东莞市卫生健康局、东莞市精神文明办主办的年东莞市“最美医生”“最美护士”发布仪式如期在医师节来临之际隆重举行。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肖亚非致辞
我院舞蹈队参与“最美医护”发布仪式演出《奉献》
医院(医院)周菊护士长作为“生命的守护人”,蹲守ICU(重症监护病房)15年,夜以继日地守护重症患者,陪伴他们走出人生的低谷。
在经过市卫生健康局、市文明办组织的
候选提名、网络投票、专家评审等
多程序审核评选后
周菊
正式成为年东莞“最美护士”
发布仪式上,周菊作为十位“最美护士”之一,走上了领奖台,在全国先进工作者师清莲手上接过“最美护士”的奖杯。我院*委书记郭炯光,*委副书记、院长王厚强,副院长郭灼林,历届“最美医护”及援非医疗队成员一起见证这感动的一刻。
发布仪式后,院领导、医护代表、“最美医护”、援非医疗队成员一起合影留念。
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最美”故事
深耕护理岗位25年
她奔赴抗疫一线
年,已经有着10年护龄的周菊从湖北调入医院,在ICU一干就是15年。
25年时光转瞬即逝,周菊已从一名普通护士逐渐成长为一名护理专科骨干人才,对深爱护理工作的她来说,如今的工作重心早已不再局限于病房内,她将自己的“视线”渐渐转移到社会大众生活里,她的身影辗转来到东莞石龙、松山湖等地的社区及居民家中,为更多市民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各类医学护理服务。
最近两年来,在东莞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路上,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周菊更是感慨万千,“我责无旁贷,哪里需要就往哪里去,希望能将自己所学的专科护理技能服务于更广阔的人群,让护理工作尽可能地发挥出更大的社会价值。”
今年6月18日起,周菊积极响应市卫生健康局的号召,与许多东莞基层的医护工作者一道,奔赴东莞抗疫一线。为快速完成全城核酸检测采样任务,她们甚至连熬多个通宵,奋战在松山湖、石龙、长安、麻涌等各个社区(村)里进行采样。
6月24日中午,她与同事来到麻涌浦基村核酸检测点,现场为市民进行定点采集样本服务。
听村委工作人员说村里有些老年患者卧床不起,因行动不便无法前来完成采样。于是她主动请缨,要求工作人员带她上门取样。在居民家中,她用娴熟的护理技巧,帮助肢体不能动弹的老年患者顺利完成核酸采样任务。
而等到她奔走完相隔甚远的五六户人家后,全身湿透的她在乡村抗疫一线忙碌工作超过12个小时,医院时已是凌晨。
从ICU走出来的“好护士“
因为一直坚持在ICU工作,周菊深知“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除了需要精湛的医疗技术外,更多的促进康复的工作则全靠护士的专业护理,因此护士护理水平的强弱、职业素养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重症患者今后的生存质量。
“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针。”带着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和贴心的护理服务这一理念,周菊利用下班后的时间不断去学习、充电,提升自己的专科能力。为此,周菊特意学习并取得国家级吞咽专科护士资格,同时潜心钻研各类护理专业技术,医院学习先进的ICU护理技术,并被选派到医院学习管理知识。
近年来,她创新专科护理管理思路,在科内创建机械通气、重症营养、血液净化、镇痛镇静、血流动力学、重症康复以及EMCO护理等7个护理亚组,定期开展专科护理工作坊,为全市培养了40多名骨干人才,积极与省内外专科护理团队学术交流。她时刻谨记在心:只有掌握更多、更先进的专科护理技术,真正成为医生们的另一双眼睛,才能为危重患者争取更多的生机。
在ICU里,很多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仪器操作都离不开熟练的护理技术,每一次抢救都非常考验护士与医生的配合水平,人工气道的建立、血管通路的开放,完整的医护配合帮助了一个又一个患者度过层层难关。周菊表示,越来越先进的治疗条件,为重症患者延续生命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学习、掌握更多先进的医疗专科护理技术,对于她们来说,也是职业价值不断被拓宽的最好体现。
小患者苏醒后的第一句话
是呼唤“菊妈妈”
年春节到来的时候,一位周菊曾经护理过的患者——小吉哥,特意手捧鲜花在他医院看望这位“菊妈妈”。这位小患者在5岁的时候,因车祸被大货车从胸口碾压而过,双肺几乎都被碾碎了。当时他被诊断为双侧血气胸、双侧多处肋骨骨折、呼吸窘迫ARDS。小小的身躯插满了管子,依靠呼吸机等各种医疗设备维持生命。
作为一名母亲,周菊看着孩子身体遭受着巨大的痛苦,心不禁被紧紧地攥住了。当她得知孩子患上创伤性应激心理障碍,且家人不在身边时会加深他的恐慌这一状况后,她知道自己必须做点什么。
为了更好地治疗,周菊建议心理医生为孩子会诊,并要求值班护士多与孩子说笑、鼓励他。她每天坚持为孩子吸痰、口腔护理、擦浴、大小便护理,用温柔的双手抚触孩子的身体,减轻躯体的疼痛。
周末休息时,她还时常带自己的女儿来陪伴小吉哥,给小吉哥讲故事,唱儿歌。当她得知小吉哥喜欢“光头强”,特意带女儿去买了他喜欢的卡通公仔,并消*好放在床边陪伴他。这样日复一日坚持了整整一个月,小吉哥病情奇迹般地好转起来。当他拔掉导管后用沙哑的声音喊出的第一句话,就是“我要菊妈妈”。病愈后孩子一直与她保持联系。
在ICU见多了生死别离的时刻,周菊对人生的看法也多了几份淡然。在她看来,身心健康和良好的家庭关系比其他一切都重要。长期在ICU与患者相处过程中,她也感受到了重症患者在面对疾病和意外时,心底是很恐慌的,内心有着深深的孤独感,这时的他们特别渴望被人关爱。因此,作为护士长的她会经常叮嘱护士,有时间就多陪患者聊天,鼓励意识清醒的患者读书、看报或者听收音机,播放患者喜欢的音乐给他们听。
当她见到有些患者家属来到ICU病房,却不知道如何与患者沟通,她便主动鼓励家属多跟患者讲讲家庭生活的事情,如遇到无法进行语言沟通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多触碰患者的手脚,帮助患者放松心情,也可以使用写字板、写信等方式,帮助患者重新燃起希望,树立起克服疾病的信心。
看着一个个患者离开ICU,她将心中的笑意写在脸上。同时,她还积极提倡“后ICU综合护理”,她带领护理团队开展ICU后延续护理,经常与护士一起探望从ICU转至普通病房的患者,持续一段时间跟踪患者,掌握患者的康复治疗情况,为他们的生命保驾护航。
大胆革新护理技术
为患者送去“福音”
在完成大量的医学知识储备以及高强度的护理技能训练后,她对如何提升ICU护理工作的效率有了更多探究的想法。在有限的医疗资源条件下,ICU一般没有设护工,而患者家属只允许每天探访半个小时,常常一个责任护士需同时监护3-4名重症患者。这些重症患者因疾病的原因容易发生大便失禁,继而发生大便失禁性皮炎,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的身体痛苦,给患者家庭增加了经济负担;同时,反复的清理大便也给护士增加了大量的护理工作量,而导致护士容易错过对其他患者的病情观察。
为解决这个两难的问题,周菊苦心钻研多年,经过多次实验,她终于成功改良并应用一件式造口袋联合持续负压吸引装置,有效地减少失禁患者的护理次数,杜绝了难闻的气味在病房里扩散,隔绝患者大便与皮肤的接触,有效降低了失禁性皮炎的发生率,同时让患者大便失禁性皮炎重度占比由原来的87.5%下降至12.5%,不仅为失禁患者减轻了失禁性皮炎带来的身心痛苦,也为家属减轻了经济负担,同时还提升了护士的护理效率,可谓是一举多得。如今,医院进行推广和运用。
对于时常陪伴在重症患者旁,见惯了“生死”的周菊来说,从业多年,让她对这份事业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追求,在她看来,“人与人之间需要传递更多的温暖,尤其是对患者来说,及时给予他们关怀,这份爱的价值远远超过其他,在生命面前,任何财富都没有健康和陪伴来得重要。”同时,她也坚信自己,一定能为东莞培养出一批专业能力突出、抗压能力强的高水平重症护理团队,帮助挽救生命,延续每个家庭的安定团结,为社会送去更多的正能量,让市民安居东莞,医疗服务就是社会一枚极为重要的“定心丸”。
在周而复始的工作中,周菊常常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医生眼中的好护士应该是怎样呢?”她深知专业技术能力是其中的关键,要想赢得医生的赞许、患者和家属满意,专业能力必须过硬,才能经得起危机和考验。
与周菊搭档多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邓文龙表示,两人在ICU共事多年,现在又同在呼吸与重症医学科工作,多年默契合作的经历,让他非常钦佩周菊的为人,她胆大心细,做事非常认真,追求精益求精,非常认真地学习新的医疗与护理技术,遇到医生医嘱持有不同意见时,她也会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认真与医生探讨、交流,展现出极高的专业素养和高度负责任的态度。她为人乐观、善良、有爱心,只要她一有空闲,便经常出现在患者身边,为患者减轻身心的痛苦,事事为患者考虑,这样的一位“好护士”,对邓文龙医生来说,也是值得他学习和敬重的榜样。
潜心钻研
过硬的护理技术屡获佳绩
周菊对专业技术的钻研,也收获了硕果。年她代表东莞市参加广东省“综合病例下站点式护理技能大赛”,在名来自全省的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得全省“二等奖”的好成绩。年,荣获广东省全面优质服务管理擂台赛获“铜奖”、广东省老年护理管理案例大赛“二等奖”。医院品管圈大赛三等奖。在读吞咽专科护士期间,其吞咽护理个案在全国88个吞咽专科护理案例中获第一名。也被东莞市评为“巾帼建功女能手”。近三年来她参加了三项护理科研项目,并主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5项,多次获得“医院医学骨干人才”称号。
年带领ICU师资团队成为东莞市特殊专科(ICU)专业护士培训基地,先后为东莞市输送近40名ICU专业护理人才,积极推进ICU专业护士专科护理同质化发展,为全面提升我市重症护理质量做出卓越的贡献。
一项项荣誉背后,是周菊对专业技术的磨砺与钻研,更是对生命、对每一个患者的责任与担当。
有人曾问周菊:没有节假日、没有很多的放假休息时间会不会觉得生活毫无乐趣?而她的回答是:只要看到每一位需要她帮助的患者免受疾病的困扰,就是她人生的最大快乐。在她的肩上不仅是一个患者的健康与生命,更是一个个家庭的圆满与幸福。有时去治愈,常常是帮助,只要有这份初心在,力量就在,爱也在。
初心如磐,才能行稳致远;使命在肩,方可砥砺前行。漫漫护理之路,周菊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带动着身边每一位护理人员,用执着的坚守和奉献,在ICU,为患者守护新的黎明。守护生命因爱而美,践行初心不负韶华,她将继续为每一位患者送去温暖、送去关怀、送去安心,与千万名护理同行一道交织出一道美丽的天使风景线。
供稿:蔡业荣
编辑:李平
校对:雷蕾
初审:曾惠权
审核:廖惠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