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平肝熄风、豁痰开窍、通络化庞法治愈中风一例
李某,男,79岁。
初诊∶年9月18日。
主诉及病史∶昨起突然晕倒,神志不清,喉间痰鸣,右上下肢偏废,二便失禁。素有高血压病史,嗜酒吸烟。
诊查∶苔白而燥,脉弦。神昏,喉间痰鸣,右侧肢体偏废,二便失禁。
辨证∶肝肾两亏,亢阳易逆,风阳上僭,痰火阻窍,瘀阻络脉。
治法∶平肝熄风,豁痰开窍,通络化瘀。
处方∶陈胆南星9g僵蚕9g寒水石12g竹沥1支(冲)地龙9g滑石18g钩藤18g(后下)川芎3g桂枝2g羚羊片2g(另炖冲)红花5g安宫牛*丸1粒(化冲),2剂
二诊∶年9月20日。神志已清,余证如前,原方药3剂。
三诊∶年9月23日。昨天下午,突见神昏胸闷,移时即醒。脉弦;苔白而燥,舌边瘀。血压/70mmHg。再拟平肝熄风、豁痰通络。用初诊原方加石决明30g(先煎)、丹参30g、橘红络各5g、石菖蒲5g,减去羚羊片、寒水石、滑石。
四诊∶年9月27日。语言尚艰,全身疼痛,二便略可控制。苔*白厚腻,脉弦。再拟化痰瘀、熄肝风。
处方∶石决明30g(先煎)胆南星9g石菖蒲5g橘红络各5g竹沥1支(冲)红花9g桑寄生15g天竺*9g僵蚕9g当归6g赤芍9g川芎5g生地*12g桑枝30g,5剂
五诊∶年10月2日。神志已清,语言流利,解大便已有知觉,知饥口干。再拟原法出入。用27日方去生地*、石菖蒲、橘红络,加首乌12g,2剂。
六诊∶年10月4日。二便已能控制,右上下肢瘫痪。舌红苔*,脉弦劲略减。拟补阳还五出入。
处方∶炙*芪15g红花9g桃仁9g赤芍9g当归6g地龙9g桑枝30g橘红络各5g竹沥1支(冲)胆南星9g,7剂
上方出入调理半年余,右侧肢体活动完全恢复正常,已能从事木工生活,虽年逾八旬,健强行动自如,随访至年冬,因大肠癌逝世。
本案为中风入脏,初起神志昏迷,喉间痰鸣,右侧肢体偏废,二便失禁,系风阳失潜,痰火上壅,清窍失灵所致。急拟凉肝熄风,豁痰开窍为先,故以安宫牛*丸清心开窍,羚羊钩藤汤化栽凉肝熄风。四诊时神志恢复正常,针对言謇重用豁痰通络之品。五诊言语流利。六诊针对偏瘫用补阳还五汤化裁栽,调理半年而治愈。整个治疗过程体现陆老诊治中风的经验。
八、清心莲子饮治愈肾盂肾炎一例
郭某,女,52岁。
初诊∶年7月13日。
主诉及病史∶因患肾盂肾炎,三个月前住院用庆大霉素治疗,出现血尿而自动出院,求诊于草药医,服用大队苦寒清利之品,尿检好转,但腰酸痛加重,诸症未减,由同事陪来诊治。
诊查∶右腰叩痛明显,神疲乏力,心烦懊侬,口干燥,大便泄泻日5次,小便短赤。尿检尚有少量蛋白、红白细胞。舌红苔薄*,脉沉细数。
辨证∶气阴两虚,虚火上炎,心肾不交,湿热未净。
治法∶益气养阴,清心除烦,清热利湿。用清心莲子饮加味。
处方∶*参15g莲肉10g茯苓10g地骨皮10g*芩9g生*芪15g麦冬12g车前子12g(包)益母草10g蚕砂10g(包)生甘草5g,5剂
二诊∶9月17日。大便已正常,小便增加,腰痛减轻。药已见效,再服7剂,尿检完全正常。
肾盂肾炎属中医"淋证"范畴,由湿热而致者多见。本例病者因过用攻伐,损伤正气,气阴两亏,心肾不交,虚火上扰,而见心烦口干舌红;正不达邪,湿浊滞留,而致大便溏泄,小溲短赤。清心莲子饮,方中莲子清心火、交心肾,麦冬养阴除烦,地骨皮、*芩坚阴退虚火,茯苓、车前子分利湿热,*参、*芪、甘草益气扶正;另加益母草、蚕砂增强利水、化浊之力。全方面面俱到,虚实兼顾,方药对证,药到病退。可见"淋证"宜因人施治,不可局限清利,过于克伐。
九、寒热并施治疗慢性泄泻一例
郑某,女,37岁。
初诊∶年1月22日。
主诉及病史∶泄泻半年,经西医诊断为慢性肠炎,用药未愈。
诊查∶面色少华,腹冷痛,纳呆,黏液便日行三四次。舌淡苔薄*,脉细。辨证;脾阳不振,湿热滞留。
治法∶温阳健脾,清热燥湿。用连理汤加味。
处方∶*参30g焦白术10g茯苓10g补骨脂12g赤石脂12g干姜3g炙草5g*连3g凤尾草30g,7剂
二诊∶1月29日。大便转溏,黏液减少,腹胀纳食不香。原方加谷麦芽各10g、煨葛根9g、荷叶10g,7剂。
三诊∶2月8日。泄泻止,诸症减轻。因不便服汤剂改用参苓白术丸合香连丸,调理巩固。
凉药与热药并用,前人治验颇多。临床是以寒队药中略加少量热药,或热队药中略加少量寒药,即所谓"反佐"之法。陆老认为不论时病杂病,凡本虚标实或寒热相杂者,均可酌情运用。连理汤方系理中汤加茯苓、*连而成,颇合此类脾虚与湿热并见之证。本案加补骨脂、赤石脂增加温涩之力;加凤尾草助*连、茯芩清利湿热;故药后脾运得振,湿热得清,升降调和,久泻得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