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造口缺血坏死作为一种严重的术后早期并发症,常发生在术后24—48h内。它可能是由于手术中损伤肠边缘动脉,肠造口系膜过紧,肠造口腹壁造口开口太小或因肠梗阻过久引起肠管水肿导致肠壁长期缺氧有关。若能得到及时适当的处理,绝大多数能够恢复。严重的造口坏死,则需立即行造口重建手术。本期小编为大家分享1例永久性乙状结肠单腔造口术后造口坏死护理的临床案例。
患者的临床资料简要如下:
对患者进行评估,包括造口评估和全身评估
根据评估,提出患者目前存在的主要护理问题。
造口的观察尤为重要:正常肠造口黏膜为红或鲜红色,湿润,富有光泽,触碰后可见出血点。而当黏膜为暗红色或黑色,肠管失去原有的光泽和弹性,当有分泌物和异常臭味时即提示缺血坏死。
肠造口血液循环情况:发现造口缺血,需要判断造口缺血坏死的程度。可用涂液状石蜡的试管插入造口加手电筒照射,观察肠管缺血坏死深度。了解患者的术中情况,找出患者造口坏死的原因。判断是否需要解除造口周边压迫、拆除造口周边的油纱或碘纺纱条、拆除肠造口边缘缝线等。如果造口出现缺血或坏死,而且造口周边油纱缝合较紧,或评估没有其他因素导致缺血,估计是由于造口皮肤黏膜缝线过紧过密导致缺血,则需拆除以缓解缺血情况;嘱咐患者减少任何增加腹压的因素,如腹胀、剧烈咳嗽等。在造口血液循环未改善前尽量避免造口内探查,禁止扩肛。
该患者肠造口呈淤黑色,明显的缺血坏死表现,但由于此时缺血的造口黏膜还没有出现皮肤粘膜分离,因此不建议激进地剪除坏死组织,否则会引起不必要的造口黏膜损伤。先使用造口粉进行自溶清创,等待和观察造口血运的转归,根据转归的结局在进行下一步的处理。
是否清除脱落的造口黏膜坏死组织:清除坏死造口黏膜要把握时机。如坏死组织尚未与正常组织分离,过早清除会引起出血,使供血不足继续加重,过迟则容易引发感染。如造口黏膜颜色为黑色,完全失去光泽和弹性,表面干燥,可先使用镊子探查坏死组织,将已松动的黑色坏死组织用无菌剪刀剪除,病人应无疼痛,无出血。造口血液循环无明显改善或坏死波及腹壁内者应立即行手术,以免坏死肠管回缩腹腔内造成粪水性腹膜炎。
预防和处理远期并发症造口狭窄:造口狭窄是造口坏死恢复后的常见并发症,该患者造口黏膜恢复后给予造口探查,如出现造口狭窄,应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的扩肛方法(润滑手指先插入小指,再用食指扩肛),并根据造口狭窄的程度指导扩肛的频率。每次3~5min,改用两件式造口袋以方便扩肛。
该患者的造口高度低,大便容易渗漏到周围皮肤,造口袋容易出现渗漏,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待血运恢复后建议患者使用凸面底盘,并配合使用腰带来稳定底盘,加强与皮肤的粘合性。并通过凸面底盘和腰带的压力作用使造口黏膜尽可能凸出皮肤平面,以利于粪水的收集。
肠造口缺血坏死是肠造口手术后严重的早期并发症之一,如若不能早期干预和处理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一方面不仅会给患者带来痛苦,还增加了造口护理的难度,也让患者及其家属更加恐惧和悲伤。因此,医护工作者应该共同做到早期预防,早期发现和早期处理,减少手术损伤,认真观察病情,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做好健康指导和宣教,以减少造口并发症的发生,帮助患者尽快接纳和适应造口人的生活,提高其生活质量。
长按识别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