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
又是一年清明节,和同学的一次随谈勾起了我对父亲的回忆,父亲的祭日,整日忙碌的我已然忘记,心里隐隐作痛,我愧对父亲的养育之恩.....,想念父亲,脑海里不时地浮现出父亲的身影,浮现出父亲养儿育女的点点滴滴.....父亲出生于一九四一年六月,家中兄妹排行老大,几乎未有上过学,由于家庭人口众多,年幼尚小就承担起家务劳作,听父亲说过,十一二岁便开始为居住打窑洞。记忆之中父亲一开始是为生产队喂牛,随后是为生产队放羊,直至土地下户。这期间,家庭以挣工分换取一年的收益分配,父亲总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为生产队做工,每年年底的收益总是让父亲感到欣慰,他也以此承担起对家庭生活的重担。改革开放后土地承包到户,不善经营的父亲重操旧业,以生产队下放到户的几只羊为本开始放羊,家庭经营养羊放牧,父亲一心以羊为生,整日早出晚归,把自己对家庭的规划和梦想都寄托在发展养羊上,期间我因生病住院被迫停止,可以说是割舍了父亲挚爱和期望。由于父亲的不善经营,羊群的发展总是起起伏伏难以壮大,让父亲难遂心愿。记忆中的父亲总是早出晚归,披星戴月,无论是下地干活还是上山放羊,每天晚上总是母亲把饭做好之后,让我们兄弟姐妹等父亲回家一起吃饭,经常是我们等不及了母亲让我们到门前的小坡坡上望望父亲是否回来了,回来之后父亲还总是让我们先吃,他坐在门门槛上不紧不慢的歇息,总是等饭凉之后才一口一口的慢慢吃。由于家庭人口较多,父亲、母亲、我和姐姐、妹妹、弟弟共六口人,从我记忆时起,家中缺吃少穿的情况一直伴随我们直至土地下户后几年内仍然是不好过的儿月,但是父亲为了让我们兄弟姐妹们吃饱穿好,总是想方设法省吃俭用、节衣缩食,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担。为了补贴家中缺粮,记忆中,父亲在为生产队放羊期间,多少次从几十里之外用肩膀挑着沉甸甸的小米回到家中,那可是父亲用夜间看羊的早饭补贴换来的小米。为了能够让子女每年春节高高兴兴穿上新衣服,记忆中父亲没有买过几件新衣服,更别说是像样的衣服,有的只是别人退下来的衣服。虽然家庭贫穷,但父亲非常支持我上学,养羊期间我的学费生活费都是父亲用卖羊换来的钱供我上学,期间由于种种原因中断养羊,为了供我上学,父亲在腊月进入年关时期到山上砍柏树枝到镇上卖明火柴换取我第二学期的学费和生活费。从小父亲对我们兄弟姐妹都是宠爱有加,记忆中的父亲从没有对我们动过手,相反我们总是在他下地干活或者上山放羊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之后,还要黏糊着他,钻到他满身汗味的怀里享受父亲的宠爱。父亲不善言语,记忆中和我说过的印象最深的一句话,“你婆婆哪怕跌倒了起来都要抓把土”,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家教家风遗传吧。这句话也一直影响着我、激励着我......父亲在母亲去世后的几年里,由于工作原因我没能完全尽到赡养义务,回想起来总是有一些愧疚,特别是去世前的几个月里,父亲的腿被摔得骨折,完全失去自理能力,后来就连大便也失禁了,父亲就在这样的孤独、无助和病痛折磨中走完了他的一生。回想起来我有几次对父亲发脾气的时候,一次是我将盛在碗里的白面面条倒掉猪食桶里了,一次是在我家居住期间由于父亲记忆不清找不到上厕所的卫生间,还有就是小时候几次我对父亲大喊大叫,父亲伤心而我却以父亲耳笨来敷衍搪塞自己的过错。每每想起这些,我都心里不安。让我些许安慰的是,在此期间我总是抽出时间利用星期天、节假日回家照料父亲,包括做饭、洗衣、收拾家务,帮他洗脚、剪指甲,出门晒太阳,以此来弥补作为儿子不能全身心的尽孝的不足。父亲一生忙忙碌碌、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勤俭节约,为了子女倾其所有,虽然没有为我们创造什么财富,但是作为儿子我认为用鲁迅先生那句话来形容“他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和血”一点也不为过,他在我心目中就是孺子牛,一生从未享过什么福,却把最好的、最有营养的东西留给了他的子女......愿父亲地下安息!供稿:韩晓*编辑:郭牛苗责编:梁健审核:景东升崔海峰◆大山运输有奇招“马”不停蹄赶进度——杏则徒步文旅小镇◆彩虹书记署名文章:“两业”转型蹚新路“三区”联动求突破“四大提升”强保障◆
所有沁水人你的建议很重要!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