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完全没有准备的时候,
她已经变成了一堵墙,
而这堵墙是这辈子对你恩情最深的人,
是你最爱的人,最尊敬的人。
——龙应台《写给美君的信》
最近,*主演的电视剧《都挺好》走红荧幕,苏家三男被网友骂惨。
尤其是当爹的苏大强,窝囊了一辈子,好不容易等爱人去世后,终于等到自己做主,却又开始向兄妹三人作妖,提出各种无理要求。
“我不管,我就要喝手磨咖啡......”
(图源:豆瓣)
据说,剧情的走向本来是苏大强晚年众叛亲离,身边竟无一人照料,屎尿拉了一裤子,没办法最后只能是小女儿明玉回家帮忙料理。
但是,后来编剧们的强行洗白,使得整个发展的回归到一个十分简单的“悲情逻辑”上——
当苏明玉最终还是选择原谅她的“原生家庭”时,兄妹三人重归于好;而父亲苏大强,此时却早已患有阿兹海默症。
阿兹海默症(AD),又被称为“老年痴呆症”,是一种伴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的慢性神经衰退疾病。
被认为是比“癌症”还要可怕的“绝症”,一旦患病,药石罔效。而且在老年群体中属于高发疾病。
据统计,全球每三秒钟,就会有一个老人陷入认知障碍中。
说不清楚,疾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突然有一天,这些老人的记忆就像是一块方糖掉进了热咖啡里;
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它们就化了。
他们还活着,可是已经记不清所有人,熟悉的事情、人像,支离破碎地穿插在一起,拼成一副残破的记忆。
(苏大强患阿兹海默后,攒钱为苏明玉买练习册)
他们还活着,但对于很多家庭来说,他们已经提前“离开”了。
《都挺好》中有一幕引发争议的剧情,*饰演的苏明玉在得知父亲身患阿兹海默症时,毅然辞职,陪伴父亲。
可对于那些身负“阿兹海默症”患者的家庭来说,辞职陪伴老人,确实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吗?
要知道,在中国有大约万老人患有阿兹海默症,而且现状是很多患者送医确诊时已经错过了最佳的干预期。
不仅失忆、发呆、大小便不能自理,还会突然暴怒动手打人,上一秒还对你笑,后一秒就抡起拳头打你。
有人认为,照顾患阿兹海默病的老人就像照顾一个小孩?大错特错。
一个成年人的力气远比小孩要大得多,阿兹海默病的监护人往往是子女,想象一下,你被从小养你到大的亲人打,明明还是那个样子,灵*却像是调换了一样。
打完你还一脸天真,这种割裂的痛苦不是照顾小孩那样可相提并论的。
(台湾前文化部长龙应台,
辞职照顾阿兹海默症母亲)
而且更现实的情况是,没有经济基础,辞职回家陪伴“失智”老人,根本就是一句空话。
由于病人没有饥饱意识,很容易营养不良,体质变差,容易感染更严重的疾病。
没有经济条件,根本没办法维持老年人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
而且还有很多阿兹海默病的药品尚未纳入医保报销范围,这些全都需要子女自费。
放在家中,按照目前内地的工资水平,很多家庭都会被拖垮。
(图源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苏明玉”年收入妥妥过百万,“龙应台”畅销书作家、台湾前文化部部长,这些人的境遇已经超过太多的中国家庭了。
站在道德制高点,鼓吹辞职回家照顾阿兹海默症老人的“键盘侠”,无论是出于善意或者孝道,恐怕都没看到这背后隐藏着的更大问题。
万,被困在时间里的老人,他们还好吗?
中国社会对于阿兹海默病的救助,一端是家庭,医院,中间地带却非常薄弱。对于很多患者来说,非药物干预,对于延缓病情十分重要。
甚至,还有很多人会觉得,“老年痴呆”不是病,人老了,记不住事儿了,不是很正常吗?
(龙应台的母亲,美君)
但是,这万数字的背后,还有一些未被大众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