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周前,我刚刚在直播中介绍了我国医保制度。直播当天,有朋友现场提到,家里老人在异地得了慢性重疾,需要长期治疗,感觉医保能提供的帮助非常有限。
没想到这么快,最近我们家的一位长辈也面临同样的窘境,真是令人焦头烂额。1我这位长辈半个月前,突然医院ICU,原因是严重的帕金森症并发症。
他其实才60多岁,罹患帕金森症已经十多年。
不知道大家是否了解帕金森症,这种病与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不太一样:
后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以记忆减退和认知功能下降为主,表现为失智的精神状态;
前者的症状主要是以运动障碍为主,表现为手抖、运动迟缓、肌肉僵硬,也就是很多动作做不了,表现为失能的状态。
身体失能,精神却清醒,更痛苦。
一旦罹患帕金森症,只能努力延缓病程、相对改善症状,却不能阻止病情发展,也无法治愈,相当于走一条大家都知道走不通的死胡同,唯一能做的是想办法放慢脚步。
帕金森病人和家属,都会经历一个越来越绝望的长期消耗过程,所有人都在经历巨大煎熬。
可怕的是,我们家已经有两个亲戚得了帕金森症,患病时都是50岁左右。其中有一位已经失能多年。
先说说目前正在住院的这位长辈吧。
儿女都在广州工作,他们老俩口住在三线城市。最近两个月,突然肌无力,只能完全卧床了,但老伴也也上了年纪,无法细致全面照顾他,以致于得了褥疮,却没有发现其严重性。
随着病情发展,孩子把老俩口接到了广州。
刚来到广州没两个月,褥疮日益严重,反复发烧。
褥疮的恢复主要靠病人自身的免疫力,而免疫力又跟病人的营养、进食、运动有关。严重的帕金森病人,无法运动,免疫力可想而知。
医院,马上就进了ICU。由于已经全身感染,必须做手术清创,现在才做完第一次手术,炎症没有消除,已经花掉了20多万。
对家庭来说,最狼狈的是,由于是异地就医,无法即时结算。所有费用都得自己先行垫付,等出院再进行报销。
另一方面,按医保*策,异地就医报销比例是按参保地支付比例结算的,他所在城市参保的缴费水平是低于广州的,他的报销比例可能支持力度也没那么大。
另外,医保报销的药品分为甲乙丙几类:甲类药可%报销;乙类药只报销一定比例;丙类药完全自付,医保不报销。日常门诊时,可能还能选择一下用哪一类药。进了ICU,救命要紧,哪里还能在意用的是能不能报销的药品呢,只要管用的都用上……
他的两个孩子都是到广州发展没几年,立足尚且不稳,家庭储备更加有限。
我说这个身边的案例,并不是要说医保*策不好。
事实上,我国的医保*策这几年的进步是非常显著的。尤其在大中城市,报销比例是非常高的。但是对于小城市就未必这么友好了。大病估计自己还是得出一半的费用。
我也不是想再强调什么提前买商业保险。
坦白讲,像我这位长辈,50岁左右就得了帕金森症,莫说十几年前人们对商业保险的接纳度还不高,就算当时他想买也买不了了,或者当时买了保障金额也完全不够支付现在的支出。当时也确实没有现在这么实惠的百万医疗险产品。
我也不想说,为什么儿女没有为老人做好准备。
要知道,他的儿女并没有啃老,而是靠自己奋斗,自身大城市立足尚不稳,靠工资维持日常生活,还要为自己的小日子做储备。又如何能优先去准备父母的医疗备用金呢?
这种情况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中,非常普遍。
2我的两个亲戚由于患帕金森,如今都成了重度失能老人。
所谓“失能”,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吃饭、穿衣、上下床、如厕、室内走动、洗澡6项指标,有一到两项做不了,属于“轻度失能”;三到四项做不了,是“中度失能”;五到六项做不了,属“重度失能”。
失能的病人,是需要长期护理的。
但是护理慢性病病人,属于典型的厌恶型劳动,就是从事这种劳动,不能获得多少愉悦感成就感,反而越做越容易产生厌烦心理。
中国传统家庭,会觉得靠家人护理,由于亲情的关系,会照顾得比较细致。
如果短期患病,这个逻辑可以成立,对长期护理,其实未必。
其一,亲人也是普通人,所有人对厌恶型劳动都会存在抗拒心理,都可能因为长期陷入这种护理的反复厌恶情绪中,影响亲情。所谓“久病床前无孝子”就是这个道理。
其二,让处于个人价值成长期的孩子来照顾久病的父母,从经济角度来说,也并不一定合适。
其三,如果让另一位老人(老伴)来照顾生病的老人,体力精力未必跟得上,又不具备护理的专业知识,是很容易有疏漏的。比如,TA得经常移动病人,遇到大小便失禁还得不断做清理工作,不然就容易生褥疮;褥疮一出现就得花更大的精力去护理。如此下来,常陷入恶性循环。
所以,未来护理的工作,一定会越来越倚仗专业人士。
毕竟,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老龄化社会来临,日常护理行业也会成为一个朝阳产业。
中国人口结构变迁年,中国20岁—49岁的青壮年占比接近四成,目前这一比例微升至46%。但是,当老龄化持续演进至年,这一比例将微降至38%,到了年,则降至29%。
另一方面,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仅5%,今年则为14%,年将增长到25%,年达到35%,即每个中国人中,有35位65岁以上老人,成为不折不扣的老龄国家。
前段时间我应邀去访问了一个创业企业。他主要从事全国范围内的家*服务,其中一部分业务涉及高端的日常护理。
我看了一下价目表,就光8小时的上门护理费用,已经达到元/月。当然他们提供的日常护理是非常专业的,招募的都是有护理专业背景的人,工作内容细化到多长时间翻一次身,如何进行精神抚慰等等内容,相当贴心。这个价格应该是物有所值的。
未来,对老年人的日常护理必将是越来越昂贵的服务。
因为这个工作的能耗,决定了不可能让老人来从事,必须是经过专业培训的年轻人来做;但这种工作的性质,又不足以吸引大量年轻人进入;供需不平衡,必然会造成护理的人力成本提高。
当然,相比一天一两万的ICU病房费用,加强日常护理,还是更加明智的做法。起码,病人能得到更好的照料,也能少遭点罪。
我们谁都有侥幸心理,觉得厄运不会降临到自己头上。
谁都不希望自己或父母陷入失能,但病总是来得措不及防。
根据《帕金森病的康复治疗现状》显示,中国50岁以上帕金森发病率为0.5%,60岁是1%。目前国内帕金森病患者人数约万,每年新发人数达10万以上。
在中国,阿尔茨海默症(简称AD)的患者更多,已经过千万;据数据显示,年将达万。
3对我这位长辈来说,沉重的医药费已经不可避免。
对还没走到这一步的家庭来说,有什么办法能避免这样的困局吗?
人生无非就是“生老病死”四件事,我们要认清本质和主要目标,尽力做准备就好了,用上所有能用的辅助工具、渠道、资源。
具体来说其实也都是老生常谈:
“第一,社会医疗保险还是能参加就要参加,按规定交足钱,尽管医保*策很复杂,但还是要尽量早知早会,随时跟进医保*策变化。总的来说,我们的社会医疗保险将是我们父母医疗费用的最大支撑,一定要用好这部分资源。长期异地就医的,尽早办好备案手续,不要事到临头干着急。
第二,无论是我们还是父母,在健康时能买一份保险就买一份保险,百万医疗险很便宜,一定要买一份。如果条件允许,最好是买能够终身续保的医疗险。
第三,早做定期储蓄理财规划,早存好过晚存,多存好过少存。不管是为孩子准备教育金、还是养老金,这些都是名目而已,只要有储备,在发生紧急情况时,都不至于捉瞎。
最后,我想说的是——
生活很难,但我们还是得努力寻找解决方案,
千万不要到老年时成为孩子的难题。
欢迎在留言写下你的看法~~
本文编辑:谭琴
本公号不接受任何形式的金融产品广告
??特此声明?
记得点赞、点在看,并且分享哦!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所有文章目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