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雁(北京朝阳区妇幼保健院主治医师)
子宫脱垂这个常见于老年女性的疾病对新妈咪来说并不熟悉,然而年轻的妈咪是否知道这个有点陌生的疾患,距离自己其实并不遥远。
小案例
吴亚津,34岁,一个5个月宝贝的妈咪,医院检查的时候,医生告诉她子宫脱垂,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个病不是只有老年人才会得吗?而且自己是剖宫产,不像顺产那样用过力,怎么会这样?
原来是“吊床”坏了!
子宫是个倒梨形的器官,位于骨盆腔中央,是产生月经和孕育胎宝贝的器官。有好多条骶韧带、主韧带、圆韧带、阔韧带前后左右地牵着它,还有好多各种名称的盆底肌肉托着它,子宫就好像安稳地坐在骨盆中间的一个吊床上一样。这些肌肉和韧带的名称念起来枯燥至极,妈咪们不会感兴趣。但若是这些拗口的韧带、肌肉受到损伤,牵拉或兜托不力,子宫坐的这个吊床慢慢下沉,到了一定位置,就成为“子宫脱垂”。
子宫脱垂的两大元凶
虽然严重的脱垂常发生在老年女性,但产后就会有很多人得了不同程度的子宫脱垂。
妊娠和产伤
医学家们研究了很多相似病例,又用科学方法排除了可能的干扰,最后找出了子宫脱垂的第一大元凶:产伤!生产次数越多,从宫口开全到胎宝贝娩出的过程越漫长,子宫韧带和盆底肌肉就越过度牵拉,失去支撑力量,比别人更易发生子宫脱垂。如果发生了困难的产钳、胎头吸引助产等情况,发生子宫脱垂的几率也会增高。
如果产后过早地参加重体力劳动,进一步影响盆底组织张力的恢复,几率又大大增加。有些孕妈咪就会想,我不要阴道分娩,剖宫产就能避免这个问题了。这个理论似乎流行过一小段时间。但是医学家们对比了各种情况的阴道分娩和剖宫产分娩后发现:两类产妇产后发生子宫脱垂的比例和严重程度差不多。所以他们又找出了另一大元凶:妊娠!就是说,怀孕和生孩子都对子宫韧带和盆底组织有损伤,和是生还是剖关系不太大。
腹压增高
除了怀孕和分娩外,子宫脱垂的第二大元凶是腹压增高。比如长期便秘总是用力大便的女性,比如有慢性病长期咳嗽的女性,还有频繁举重物、腹腔里大量积液等都容易使子宫脱垂。还有就是卵巢功能对盆底组织、韧带对内分泌支持作用。在绝经后,这些组织开始发生退行性变,变得薄弱、松弛甚至萎缩,这时候,那些由于怀孕和分娩已经损伤了盆底组织的妈咪就开始出现明显的症状,开始转变为严重的子宫脱垂。这就是为什么总是老年女性发生严重的子宫脱垂。
年轻的妈咪们也应该明白了,虽然严重的脱垂经常发生在老年女性,但是产后就会有很多人得了不同程度的子宫脱垂,只不过程度轻,症状不明显而已,绝不是老了以后多检查可以预防的。要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
●子宫脱垂的3个度
先说分度,较简单的分度是以处女膜和子宫颈为界限的,也是最常用的。
Ⅰ度子宫颈距离处女膜缘还少于4厘米,子宫颈已经达处女膜缘。
Ⅱ度子宫颈已开始脱出于阴道外,但宫体尚在阴道内;较严重的,子宫颈以及部分的宫体已经脱出于阴道口外。
Ⅲ度子宫颈与子宫体的全部都脱出于阴道口外。
●3种程度的不同症状
轻度由于子宫虽然下垂,但还在阴道里,所以患者只有下坠感及腰背酸痛的感觉,阴道分泌物增加,有些女性还有排尿不净感。
中度中度患者,除上面症状外,还会出现阴道里有脱出物,可行走不变,或者摩擦有血迹;泌尿系统症状也更重。
重度除上述症状外,还有排尿困难,需用手把子宫推回正常位置才能排尿;也可能发展为尿失禁、尿急,运动、咳嗽都有可能漏尿。
康复治疗
如有损伤,可借助仪器或自身进行盆底功能的康复训练。
仪器治疗
主要是应用生物反馈和电刺激联合治疗仪治疗,目前认为盆底肌肉锻炼和生物反馈训练对于产后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效果明显。
自行锻炼
做缩紧肛门阴道的动作增强盆底组织的功能;每次收紧不少于3秒后放松;连续做15~30分钟,每日进行2~3次,6~8周为1个疗程。
特别提醒
产后盆底康复,需要循序渐进、适时适量、持之以恒,切不可操之过急,以免对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至于患有慢性咳嗽及习惯性便秘的女性,应当积极治疗。如果子宫脱垂程度比较重,那就唯有通过手术解决了。
预防为主做自己的“上医”
古人云:上医治未病之病,即将做妈咪和已经做妈咪的年轻女性,都应该做自己的“上医”,预防子宫脱垂,把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
分娩前后要听话
分娩时,要听从助产士指导,做到不过早和不过度用力。分娩后,充分休息,积极进行体操运动以锻炼骨盆底肌肉及腹壁肌肉。不过早束腹增加腹压,避免过早和过度参加体力劳动。
产后6周做检查
产后6周新妈咪的身体除乳房外均恢复正常,医院检查盆底肌肉时检查盆底功能是否受损,明确损伤程度。
来源:妈咪宝贝传媒
凡本号注明“来源:妈咪宝贝传媒”的所有作品,均为我方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我方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我方授权使用的作品的,应在协议授权范围内使用并署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我方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