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失禁怎么回事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全民修图时代,滤镜景点矛盾如何消解
TUhjnbcbe - 2025/3/26 19:40:00
北京最正规看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

全文字,阅读约需5分钟

记者

周丽琪

责编

陆小同吴雨晴陈梦莹

编辑

陆小同

指导老师

徐钱立

终审

张雨雁

图片

来源于网络

近日,一位粉丝过万的微博用户发布了三张图片并配文“小红书真的害人”,吐槽三亚一海边小屋的实景远不如小红书上呈现的那般美好,引发网友对“滤镜景点”的热议。一个月前,话题#小红书的网图滤镜究竟有多强#便已登上热搜。最近,此话题又重新恢复热度,成为网友讨论的焦点。众多网友发微博晒出鲜明对比图,讲述自己遭“滤镜景点”欺骗的切身经历。随后,小红书官方发文致歉,并表示将竭尽全力帮助大家在小红书APP里获得更全面的信息。

▲10月12日,一位万粉博主吐槽小红书“害人”

在这个人人都在晒生活的时代,“拍照五分钟,修图一小时”早已不再稀奇。如果加工后的图片带来的仅仅是自己与观者的身心愉悦,“滤镜景点”、“滤镜美食”也不会引发此般争议。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分享和营销的边界十分模糊,当“滤镜影像”引发了相关消费行为,失真也就容易与欺骗扯上关系。身临其境时,滤镜包装下的“美好”与现实的“丑陋”往往形成鲜明反差,观者的失落感与受骗感油然而生。从“滤镜景点”“滤镜美食”到“滤镜网红”,由影像失真引发的争议并不少见,小红书的高用户基数与热度让这一矛盾显得更为集中和突出。

▲微博某投票活动显示,多数网友都曾有过被小红书网图滤镜误导的经历

在“滤镜景点”话题的相关讨论中,部分网友认为小红书等平台利用大数据算法推荐纵容了“滤镜欺骗”。一些创作者通常会在接受商家推广后发布“诱导打卡”的软性营销文。此类文章往往贴上“打卡”“超出片”“不可不去的小众景点”“某著名景点平替”等标签吸引流量并诱导用户的消费行为。与此同时,平台会通过大数据算法为用户推送高流量的“种草”笔记,其中包含大量具有“恰饭”性质的软性广告。在这样的机制下,一些具有诱导消费性质的“滤镜景点”就进入了用户的视野之中。

也有网友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创作者和用户双方信息的不对等——创作者在进行艺术美化,用户却认为这些图文呈现的是现实,所以责任并不能完全归咎于某一方。他们认为,部分用户缺乏基本的读图素养,对于网络美图缺少必要的“心理预期”,而且依赖单一平台作为旅行决策的依据,本身就缺乏理性。

▲部分网友认为责任不在平台方

虽然网友对责任归属问题观点不一,但针对平台的批评声还是对小红书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10月17日,小红书平台通过官方

1
查看完整版本: 全民修图时代,滤镜景点矛盾如何消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