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该吃药了。”曾玉琴微笑着,一手端着水,一手拿着药……在成都市新津区方兴镇,记者见到了被村民们一致称赞为好媳妇的曾玉琴时,她正在服侍岁的婆婆吃药。
都说久病床前孝子少,但对于今年75岁的儿媳妇曾玉琴来说,婆婆就像自己的亲妈,婆媳两人关系不仅处得特别融洽,而且20多年如一日地照顾瘫痪婆婆。
公公去世多年、婆婆因病瘫痪、孙子尚在年幼,曾玉琴用她的爱心与勤劳,撑起了这个尚不富裕的家庭。虽然头发已经有些花白,但是精神依然矍铄,丝毫看不出来已经70多岁了。
谈到为何会如此悉心照顾瘫痪婆婆20余载时,她表示是因为凭良心、尽孝心。
日历上做标注,悉心照顾瘫痪婆婆20余载
从给婆婆穿衣洗衣,再到端茶喂水、擦身翻身……全都是曾玉琴负责。她表示,婆婆患有严重的腰疼病,尤其随着她年纪增长,疼痛导致她逐渐直不起腰,行走不方便,“白天洗衣做饭,晚上帮婆婆按摩,有时候还要不断为她找医生、寻药方。后来听说有药方治疗腰疼病、关节炎很有效果,自己就带着婆婆去就医。”让她欣慰的是,通过治疗,婆婆的病情得到了缓解,婆婆看着疲惫不堪的曾玉琴曾心疼地表示,自己的病快好了,媳妇却累瘦了一圈。
当然,这只是曾玉琴生活中的一个缩影。“长期卧床的病人便秘十分常见,我每天都会在日历上做个记号,提醒自己给婆婆换洗,如果实在便秘严重,自己还要亲自使用辅助药物为婆婆润肠通便。婆婆经常大小便失禁,就要常常半夜起来换床单、被套……”由于婆婆身材高大,经常累得曾玉琴腰酸背痛,但是她始终表示,这是作为媳妇应尽的义务。
被邻里乡亲称为好媳妇
“孝义”之外,互敬互爱还是家庭和睦的基础,是家庭幸福的源泉。
都说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有善解人意、吃苦耐劳的妻子,也有待人宽厚的丈夫。曾玉琴的家庭就是这样的一个家庭,谈到家庭幸福的秘诀,她表示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相互理解、相互关爱、相互尊重。
“与丈夫结婚几十年来,我们在生活中相互照顾、相互信任、相互取长补短,遇到困难相互开导、相互帮助。婆婆卧床10多年,生活无法自理,我就主动承担起照顾婆婆、做家务等繁琐的事情,老公就忙家务以外的事情。”曾玉琴说,正是靠着这份互相理解,家中很少出现矛盾冲突,形成互相理解、尊重、平等、关爱的文明家风。
此外,曾玉琴还是个懂得勤俭持家的贤惠妻子。“家里东西只要能修复再用的,我从来不轻易丢弃。平时还要做到节约用电、用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曾玉琴表示,这种勤劳简朴的家风其实早已深入到家庭中每个成员,并成为全家人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
尊老爱幼、甘于吃苦、勤俭持家、任劳任怨……这些都被邻居和群众看在眼里,纷纷称赞曾玉琴是个好媳妇,成为当地佳话。然而曾玉琴总是淡淡地说:“我只是在尽儿媳、妻子、母亲的职责”。邻居们都说,从孝媳到贤妻,再到良母,她用一言一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不管一个家庭是富裕还是贫困,只要家人能在一起,健康、和睦、快乐,就是最大的幸福。”
最美“成都孝”正在征集中,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