貉(hé)
一种小型犬科动物,杂食
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
人们对貉的认知主要
源于成语“一丘之貉”
但近几年,上海、南京、杭州等
多个大城市都出现了它们的身影
其中上海约有只
最近,武汉一小区出现貉
更是冲上热搜
据
武汉动物园微博介绍7月2日
该园救护中心工作人员
辅助东西湖区野保站
处置了一起和貉有关的求助
这些貉生活在东西湖区的某小区中
应该是一个貉“家庭”
母亲带着刚出生不久的崽
经实地调查
工作人员发现该小区附近有较多的
林地、湿地环境
且无养殖场
这群貉应该是
郊区扩散到市内的野生貉
武汉动物园获赞
“武汉一小区现多只貉”
登上微博热搜后
武汉动物园的一份通报获赞
该通报详述了工作人员
实地调查过程
科普了这种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基本信息
明确“不建议抓走”
“建议容忍这群貉的存在”
的鲜明态度
并向市民发出不要投喂
不要攻击、处理好垃圾
保持三米以上安全观察距离等建议
同样为人称道的是
这份通报传递的理念
一个生态和谐的城市
必然是一个能和动物和谐共存的城市
在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的当下
呼吁市民为进城的生灵留一片栖息地
让人感到温暖
同时,这份通报以专业、严谨
通俗易懂的形式进行科普
对于城市与“不速之客”
如何“貉平共处”也有参考价值
事实上,如何实现“貉平共处”
上海已经做出表率
科研机构发起“貉貉情报”活动
邀请市民拍摄、提供貉分布的信息
并制作发布了“上海貉地图”
科研人员为部分貉安装GPS跟踪器
以便研究分析哪些公路和街区
可以被它们作为家园
哪些街区成了“死亡陷阱”
野生动物进城
并非岁月静好
貉出现在人类的栖居地
说明自然环境良好
适合动物生存
本是一件好事
但也有人表示担心
因为此前出现过一些
貉袭击咬伤居民、宠物事件
可是被专家认定为
攻击性并不强的貉
怎么会有这样的举动呢?
这很有可能是一些
不明真相的群众投喂
好心办了坏事
貉虽然看上去憨态可掬
但毕竟是野生动物
自带的野性很难消除
投喂虽然拉近了人类与貉的距离
但另一方面也增加了
两者相互冲突的可能性
而且,投喂还有可能
让貉过度依赖人类
以至于丧失野外生存能力
可见,人类与貉走得太近
对双方都没有益处
诚然,野生动物的融入
有时也不如看起来那样岁月静好
貉、黄鼠狼和刺猬
经常出没在流浪猫的聚居地
因为在那里
它们可以在投喂的猫粮中分一杯羹
但这也引发了狂犬病、疥螨、蜱虫的扩散
被称为“干脆面君”的浣熊上门乞食
可爱之余也有隐患
高油高脂的加工食品
还会让它们患上“富贵病”
有的还会因此改变习性、过度繁殖等
而野生动物入侵人类居所
也可能发生攻击行为
破坏房屋甚至引发火灾
比如不久前
一群亚洲象一路北上进入昆明市域
东北虎“完达山一号”闯入村庄
舆论的态度从一开始的好奇、好玩
变成了彷徨和迷茫
因为看上去很可爱、可亲的动物
并不只有温顺的一面
老虎曾造成了人员的伤亡
追捕行动也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
而大象带来的经济损失也相当可观
科学应对野生动物进城
这些事实都在提醒我们
人类和野生动物之间
应该有一条清晰的红线
这才是对双方都负责任的态度
学会和野生动物和谐共处
需要学会突破视角局限
不以人类的好恶生杀予夺
既不残忍暴戾地对待动物
也不是毫无原则地保护生灵
既不屈从于人类中心的傲慢
也不盲目于动物权利的鼓噪
尝试在与它们相处之前
先了解并熟悉它们
如何寻找和谐共存的平衡点
不仅需要我们更加了解
野生动物的习性
也需要我们在规划和建设层面
考虑更多
需要更精细的治理
不过,最好的办法依然是做好
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保留城市缓冲带
尽量减少野生动物与人类的直接冲突
在城镇化进程中
大量森林、湿地默默消失
但如今,我们越来越重视自然生态、
经济生态和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
不少地方引入了先进的绿化理念
逐步建立起野生动物监测网络
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
正在成为人和野生动物的共同家园
了解野生“邻居”并与它们和平共处
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爱护动物
并掌握必要的自我保护知识和技能
来源丨人民日报评论、光明日报、新华每日电讯、新华社
编辑|慈超楠
主编丨蒋琳监审丨钟倩
期待你的
分享
点赞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