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法的部分是桂林古本独有。后面的症状部分是抄自于《黄帝内经·素问》的《咳论篇》,其实同学如果觉得脉法不够精湛的话,你可以先抓一下《黄帝内经》说的主证,抓到主证,知道大概在那一脏了,再去细细分一分这个脏是受什么邪,就是大框架先找出来然后再来细部的分类,这样学习起来不会很痛苦,也不会很没成就感。
他说如果肺脏的咳,是“喘息有音,甚则唾血”,就是咳的时候,呼吸的时候好像会有摩擦声的,更严重的是痰会带血丝,这样就可以确实咳嗽的病根可能是在肺;心脏的咳嗽它说“心痛,喉中介介如梗”,在咳的时候会觉得好像有一根什么东西插到你的喉管这个地方,更严重的是喉咙肿,喉咙烂掉,这个只是心脏咳嗽的一种副证,主要是心火旺,所以烧上来,上面就发炎,但其实喉咙肿的话,六经辨证还容易点,五脏辨证的话比较搞不清状态。
肝脏的咳嗽很单纯,因为人的两胁的部位是属于肝,那就是咳嗽的时候胁下会痛,这个痛就来自于肝,更严重的就不可以转身,转身会连腋下的地方都会觉得有点闷,如果双边的胁肋部位都觉得有痛的话,一般会把它归类到肝脏。可如果肋痛是单边的话就要分了。
我们中国人对于气血的看法,会觉得人的气血是左升右降,左边的身体血分的气血比较是上升的,右边的身体气分的气血比较是下降的。所以如果是单边肋痛的话,左边肋痛是肝胆之气不舒畅,右边肋痛是脾肺之气不能下降,治法跟开药是不一样的,临床有效的方式不一样。所以分左右的时候,如果是单边痛的就要稍微细分一下,双边痛归给肝就好了。
脾脏咳嗽,咳的时候是“右肋下痛,隐隐引背”,就是右边肋骨下面,大概是章门穴这一带,咳的时候会有一点扯到背都好像有一点痛,更严重的话就不可以动,动了就会咳得更严重。
《黄帝内经》这本书我不敢说它不是一本伟大的书,但是它对于临床的辩证点的处理,不像张仲景处理的那么精确,张仲景的辨证点一个两个就可以让人抓到病在哪里,《黄帝内经》有时候会让人知道它讲个大概,意外的状况说不定还是有的。
肾脏的咳嗽是“其状则肩背相引而痛”,当一个人肾脏不好的时候,就是整个背部的太阳经都不会好,他背部一定是比较僵硬的,所以从肩膀到背部,咳的时候会有一种不轻松的僵硬感,更严重是咳出很多类似口水的东西,这个我们知道一下就可以了。
然后他就说如果五脏的咳嗽一直不好的话,就会流到六腑去。比如说,肺跟大肠相表里,如果肺脏的咳嗽传到大肠去了,咳的时候会大便失禁。如果是心脏的咳嗽传到小肠去的话,咳的时候,咳一下就会放一声屁,“气与咳俱失”,失气就是矢气,古时候很多书这个失,跟矢、屎是相通的,所以是放屁的意思。肝脏咳会传到胆,那咳的时候会呕胆汁出来,当然这不是绝对的,只是大概这个调性会有这样的变化。
脾脏会传到胃,传到胃就会咳的时候想吐,更严重的是呕出蛔虫。我们现在的人可能卫生习惯还好,大概也吐不出什么虫,这是古时候的临床。肾脏咳得久了,就会流到膀胱,膀胱咳除了肾脏咳有的症状之外,比较可能的是咳嗽的时候会容易尿失禁。
感冒引起的咳嗽姑且不论,感冒的咳嗽什么小青龙汤、麻杏甘石汤是另外一个领域的。现在我们在讲杂病,杂病就是,不是感冒,只是这个人一直在咳嗽。其实我们生活中,杂病咳嗽好像比较常见的是肾脏咳,咳的时候尿忍不住会漏一点出来,这样还是比较常有,所以基本上我们的五脏的受伤,比较多的人口是伤在肾。
其次伤在肝的可能性也比较多,就是咳的时候会咳到肋骨痛,所以大概的状况来讲,牵涉到肾脏跟肝脏的咳嗽是比较常见的。
至于说怎么医?同学方剂学得久了之后,自己就会知道怎么调理了。如果目前为止不知道怎么调理的话,肾脏咳嗽我觉得比较有效的方子是真武汤加生脉散了,生脉散补一补肺,真武汤补一补肾,基本上慢慢就会改善,几天之内会比较轻松。其他的五脏该怎么治,都不在这个篇章里面,所以到时候遇到了再说。
《黄帝内经》跟桂林古本的内容很雷同的部分。还有一条是说咳得很久,就会移到三焦腑,三焦腑的症状就比较不一定,不过通常是咳的时候会觉得肚子胀,不想吃饭,不想吃饭其实也是三焦,如果在六经辨证的话三焦有病就是少阳病,少阳病的确就会有不想吃饭这个症状出来。
至于说咳嗽的虚实,我们已经讲过了,如果咳嗽是躺下来咳得更厉害,那代表肺里面有很多的痰塞住,这是比较实的咳嗽,是邪实。如果咳嗽是越讲话,多讲话就觉得喘不过气来,那代表是肺太虚了没有力气,所以是肺虚的咳嗽。用这样的方法分虚实。
《黄帝内经》《咳论》条文后面多讲一句话,他说咳嗽要怎么医啊?那教黄帝医术的岐伯就说,如果是脏病的话就治他的俞,腑病的就话就治他的合。如果咳嗽这个人有浮肿的话,就治他的经,这边就牵涉到针灸的五输穴的问题了。
既然讲到这个地方,咳嗽也关系到五脏,那五脏的补泻我们有些药方也还没有学到,在针灸的领域,虽然可能有的同学早就会了,我还是稍微带一下,把五输穴的井荥俞经合说一下,顺便处理一下这个议题。
针灸里面的五输穴,在我们的手脚,手不超过手肘,脚不超过膝盖,比较末梢的这一段,这里面挑出一些穴道,分成五种穴道,称之为五输穴。五输穴最靠末梢的这个叫井穴,然后是荥穴,然后是俞穴,然后是经穴,然后是合穴。井荥俞经合这五个种类的穴道,最好先从十二经络的运行开始讲起,然后再讲回五输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