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10月14日讯(记者林伊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2.6亿,占总人口比重为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超过1.9亿,占13.5%。根据国际标准,65岁以上人口占比7-14%为轻度老龄化,14-20%为中度老龄化。这意味着,我国已经处于中度老龄化边缘。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四五”规划和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制定人口长期发展战略,优化生育政策,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应对老龄化不仅是解决人口问题,提升养老服务质量,让2.6亿老年人“老有所养”也是应有之义。而提升养老服务质量,亟须对老年人健康状况进行评估,以提供更好、更适合的服务。
去年7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向社会发布了9个新职业,其中就有为提升养老服务业铺路的老年人能力评估师。该职业是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认知能力、精神状态等健康状况测量与评估的人员,已被列入国家职业大典。
中国劳动学会理事侯纯辉在接受中国网采访时表示,老年人能力评估师作为新职业进入国家职业大典,既推动了从业人员的职业化,也促进了养老服务业的规范化。
年8月6日,一位老人在丰台区康助护养院宛平城养老服务驿站和工作人员(左)下棋。新华社记者李欣摄
失能老人享受养老政策前要先进行能力评估
梁媛是北京一家评估机构的老年人能力评估师。她的主要工作是为不便出门的重度失能老年人提供身体、心理等方面的评估服务,进而帮助老年人申领相应的护理补贴。梁媛还会为老年人及家属讲解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养老家庭照护床位等政策,以及为养老家庭的居家适老化改造提供建议。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在从事评估工作中,梁媛和同事们深切感受到了养老家庭的困境。为避免老人缴纳不必要的上门评估费用,在收到评估申请后,他们一般会先通过电话进行预评估,经初步判断符合补贴条件的,再上门进行评估服务。
在四年的评估工作中,梁媛走进了很多养老家庭,其中一次难忘的评估经历,让她深切地感受她的工作能为这个家庭带来的改善。
在一次评估中,梁媛来到了一户有两位失能老人的养老家庭。两位老人一位80多岁,另一位90多岁,都是卧床状态,而照顾他们的两个女儿也已经60多岁。为了照顾父母,女儿们失去了个人社交,也无法兼顾自己的小家庭,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
梁媛说,“老爷爷由于骨折,左下肢做了牵引,长期卧床不便翻身,身上已出现压疮。他还伴有轻微失智,对着自己的女儿一会儿叫‘姐姐’,一会儿叫‘妈妈’。老奶奶失智更加严重,不仅会叫喊,聊天时还会伸手抓人。”
根据《北京市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津贴管理实施办法》,评估结果是失能老年人申请护理补贴、居家养老照护服务,以及养老服务机构申请运营补贴等的重要依据。经过梁媛的评估,上述两位老人分别为重度失能和重度失智。两位老人每人每月可领取元护理补贴,用于购买养老服务和老年人产品。
“老年人能力评估是为老年人提供养老照护服务和医疗护理服务的前提和基础。通过评估,可以对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早发现、早干预,防范和降低失能失智风险,在‘银发时代’中促生‘长寿时代’。”侯纯辉说。
年2月8日,在郑州爱睦家护理院,医护人员指导老人涂色卡。新华社记者李嘉南摄
老年人能力评估兼顾老年人心理需求
28岁的张晨是梁媛的同事,他告诉记者,大多数失能老人多少有些糊涂,意识清楚的非常少,基本只占到1/20。在一次预评估时,一位申请评估的84岁老人亲自接听了电话。“老人思路清晰地描述了自己的身体状况,挂电话时还和我说,‘小伙子,出门时一定要注意天气’,当时是三四月份,北京还有点冷。”这句提醒让张晨心里感到很温暖,也让张晨意识到,他遇到了一位“清醒的失能老人”。
现场评估时,张晨看到,老人由于骨折长期卧床,关节已经变形,下肢还插着尿管,并且伴有严重的过敏症状。评估过程中,张晨会特别照顾老人的心理感受,例如询问“您平时怎么去厕所”来代替“是否大小便失禁”。
工作中,张晨还会对老人的生活环境进行评估,并提出家庭适老化改造建议。在一次评估中,一位右膝患有严重关节炎的老人告诉张晨,自己去卫生间时经常摔倒。“其实,他只需要安装一个扶手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张晨说,“走近这些老人,让我联想到自己的爷爷奶奶,包括我的父母,他们都会有老的这一天。这份工作让我更能体谅老人的心情。”
侯纯辉表示,养老服务业不仅是为老年人提供护理、照护服务,适老产品研发、生活和康复辅具设计、适老化改造等也是养老服务业的重要内容。“增设无障碍通道、加装电梯等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以及提供地面防滑、加装扶手、消除地面高差等居家适老化改造,既是民生工程,也是普惠养老的实际行动。”
评估结束后,张晨一星期可以接到一两通老人的电话,有老人找他帮忙挂号,也有老人邀请他参加自己孙子的婚礼。张晨和同事们会和老人们聊天,回答他们的问题,让他们在心理上更有安全感。“老人们真的把我当亲人。”张晨说。
张晨说,自己身边也有一些同龄人在做养老服务方面的志愿工作,“大家都觉得养老服务工作很有‘心气儿’,希望有更多年轻人加入进来。”
年3月26日,在北京首厚大家朝阳养老社区,一名老人与工作人员自拍。新华社记者才扬摄
老年人能力评估行业面临巨大人才缺口
在评估机构对失能老年人进行评估的同时,根据民政部年颁布实施的《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和《养老机构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要求,养老服务机构也应建立入院评估制度,对老年人的身心状况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确定照料护理等级。
记者了解到,在老年人能力评估师职业确立前,养老服务机构是从内部护理人员、管理人员中,自行选拔或培养能够兼顾评估工作的“养老评估员”,这些评估员因缺乏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规范的职业技能培训,导致养老服务机构和老年人及其家属经常出现矛盾纠纷。
年12月29日,老年人能力评估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颁布。侯纯辉表示,“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可以解决老年人能力评估师在执业过程中,任何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使从业者能够走进医疗服务机构、评估机构、保险机构等,走进社区和千家万户,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专业的评估服务,而不仅仅是在养老服务机构提供入院评估或护理变更评估。”
老年人能力评估师职业化的背后,是巨大而紧迫的社会需求。《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年版)》要求为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提供能力综合评估。侯纯辉说,“如果一名老年人能力评估师一年可以评估人,那么1.9亿人的周期性、即时性以及复核评估则需要近万名评估师提供服务。老年人能力评估人才还是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推行的刚性需求,而目前从业者不到10万人。”据相关调查显示,三至五年内,该行业人才需求将超过万人。
目前,老年人能力评估师职业技能等级培训评价教材已编写完成,相关课程即将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搭建的“新职业线上学习平台”上线,前期可以免费学习。预计今年年底前,老年人能力评估师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等级认定工作将在全国各地陆续开展。
(文中受访者梁媛、张晨为化名。本稿图片经新华社授权使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