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周,我们先是见证了一场“60后”与“80后”关于生育议题的隔空碰撞。
周五,60后马云凭“结婚为了生孩子”抢占热搜榜,与此同时,80后90后们(女性居多)则纷纷转发评论一篇基于万余产妇口述故事的
《生育中那些没人告诉过你的屎尿屁:是苦痛还是自由?》
的文章,表达着各自对“生产之痛”的惊讶、惶恐等真情实感。如果说六零后马云还沉浸在“生育光荣”的保守叙事里,如今的年轻人则早已转换思路了。不过,与其批评他们更容易被“生育苦痛”的负能量牵引,倒不如说这届年轻人更理性更开放了,撕开禁忌正视苦痛才能促成真正的理解。
过去一周,我们还目睹了两场“叙事治疗”。首先,这篇基于万余产妇口述故事的《生育中那些没人告诉过你的屎尿屁》的爆文本身就希望通过诉说产生社会价值;而豆瓣9.5分台剧《我们与恶的距离》本身也是对台湾地区“无差别杀人”案带来的社会创伤与撕裂记忆的一次全面统整,宛如一场“叙事治疗”,并达到了让台湾人更了解自己、理解社会内部问题的目的,其深刻性和批判性皆达到了华语电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生育中的屎尿屁:撕开禁忌正视苦痛才有真正的理解
5月12日是今年的母亲节(母亲节时间为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如果说前几年的公共讨论就出现了“母爱伟大”的赞颂之语实则是道德绑架的声音的话,今年的讨论则更加直白和突破禁忌。一篇题为《生育中那些没人告诉过你的屎尿屁:是苦痛还是自由?》引爆了关于“生育疼痛”话题的讨论,也促使我们开始重新反思“成为母亲”这件事,对女性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
这篇科普文之所以引爆舆论,是因为撕开了产妇生产的真相一角。如果说之前普遍流行的看法是女性生产有很多好处,特别是降低癌症几率,坐月子“治百病”等说法的话,这篇文章则以第一人称口述的方式分析了许多女性生育后的短期与长期的病痛折磨。根据美国一个专业的医疗资讯网站WebMD的统计数据,女性常见的产后问题包括:产后感染(包括子宫,膀胱或肾脏感染);分娩后出血过多;阴部疼痛(阴道和直肠之间);阴道分泌物;乳房问题(如乳房肿胀,感染和管道堵塞);妊娠纹;痔疮和便秘;尿或大便失禁;脱发;产后抑郁症;性爱时的不适;难以恢复怀孕前的身材。
“在我的微博1万多条评论中,大概一半是自己的生产后遗症记录。这些民间记录和WebMD的统计很一致,甚至只有更惨。”JZ在文中写道。痔疮,漏尿,子宫膀胱内脏器官下垂,耻骨分离等,成为了高频词出现在该帖的评论中。除了身体上的痛苦,产后抑郁问题也同样折磨着女性,“在她们承受着肉体痛苦的时候,她们周围的亲人只把她们当作奶牛忽略了她们身体激素的变化,丈夫漠不关心或者厚颜出轨。在她们倒下的过程中,从社会到亲人没有任何援助。”正是因为从前的忽视,有很多人从来没意识到这些症状和生孩子之间的关系。
而这种现象也不止出现在国内,在全球范围内,对于女性生育痛苦的忽视由来已久。在Babble网上,
LaurenHartmann记录下
了20件她希望别人曾告诉她的有关产后问题的事。尽管Lauren在怀孕期间做了很多功课,也阅读了很多孕期日记,但直到产后她才发现对于生育,她还是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
既然这是一个普遍问题,为什么“生育痛苦”长久地在舆论中缺席?恐怕是由于耻感文化的存在,正如网友
Ada李力指出的,这源于生育和女性的捆绑以及长期以来有关“性”的讨论禁忌问题。对那些认为女性“小题大做”的男性,和被“麻木文化”内化的女性,JZ写到,“女性不应该对自己因生产而有的痛苦觉得耻辱并默默承受,别人也不应该熟视无睹更无权企图压制这种发言。”长久以来,生育被视为女性理所当然的一项义务,而期间的苦痛也被视为默认的代价,如今关于“生育苦痛”的讨论让越来越多的女性意识到伟大背后的代价。同时,也有人也质疑JZ这篇文章的目的,认为她是在鼓励女性不生育。JZ在
《每日人物》的采访中回应
到,“我从来没想说鼓励女性不生育。我自己就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我生孩子,是我自己非常想要这两个孩子。有一些女性会给我留言,说我要很爱这个男人,才能为他生一个孩子,或者说,我要不婚不育,但其实这还是一个很客体化的表达。生孩子当然要出于自己的意愿,是我想和这个男人一起生个孩子,而不是说我想为他生个孩子。”
JZ继续指出,当女性的付出得不到重视,女性会倾向于从孩子身上索取爱意,这是一个闭环的依恋机制。这样的依恋机制很容易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她说到,“‘为他生个孩子’这种观点,对孩子也是不公平的,它容易让母子关系变得沉重,有点像情感勒索。因为做妈妈的,如果生孩子不是基于她自己的意愿的话,很容易觉得自己为孩子付出了这么多,孩子却没有感动过。”
在如此严重的生产代价下,女性在完全了解生育的利弊后,是否还会选择生育?
“新京报书评周刊”
以此为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