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俞佳铖
年3月4日,“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揭晓,集体奖花落13位“银发知播”。
他们平均年龄77岁,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大学教授、中学教师等等。他们虽有不同的身份,却有同一个心愿:通过互联网传播知识,构建起一个“没有围墙的学校”,让更大的群体享受到更广阔的知识。
银发力量,汇聚成一股股向上的暖流,爷爷奶奶们的头发虽然白了,但知识永远年轻。时光不老,他们不老,这样的“顶流晚年”,真酷!
坐拥70万“粉丝”的“老顽童”
“你相信光吗?”“地球边为什么有个月亮?”“不识字的朋友别着急,我们一起来练习。”13位老人看似平平无奇,却个个身怀绝技,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博古通今。他们中有的每天按时在网络直播,有的通过小视频,把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网友。
87岁的汪品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海洋地质学家、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年11月,他在抖音平台实名注册个人账号,开始直播讲课。
作为《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海洋卷的主编,汪品先率先参与《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的视频化工作。通过短视频,他向网友分享有趣的海洋知识,内容涉及海洋环境保护、海洋开发和海洋地质研究等。
至今,汪品先分享的科普短视频已有余则,拥有“粉丝”近70万,点赞超过多万。他自称是“海洋科普老顽童”、全网年龄最大的“深潜院士”。他说:“现在科普的形式不断地改进、创新,短视频也是一种新品种。我觉得和这么多人在一道谈话,心里非常暖,而且特别高兴,能够通过短视频的形式让大家看到深海、看到大洋。”
“为什么海水是蓝的,海浪却是白的?”“世界上的海洋,平均深度是米。这是什么概念?上海南京路步行街是米,你把世界地图上米深的海洋涂黑,那地球几乎就是漆黑一团……”虽然身为院士,但汪品先的课程一点也不高深莫测,网友们总结:品先爷爷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传播最专业的知识。
比海洋更辽阔的是人的胸怀,比海洋更深邃的是人类的好奇心。汪品先呼吁年轻人做学问要发扬科学精神,为把祖国建设成海洋强国贡献力量。耄耋之年,他依然保持着年轻的心态:“在大海面前,我们永远可以做一个孩子。”
年4月7日晚,在上海同济大学上完课的汪品先骑着自行车,冒雨回办公室继续工作,很多人追着给他送伞,他说:“不用啦,几步路就到办公室,雨不大,没关系!”他边说边利索地骑着自行车“溜了”。
这则名为“溜了溜了”的视频,让汪品先圈“粉”无数,也让大家看到了老一辈学者不舍昼夜的科研情怀。
就像汪品先一样,74岁的杨维云老人在教学上也是争分夺秒,即使在“感动中国”名单揭晓当晚,她怕耽误学员学习,仍按时网络直播。
“喜洋洋”是网友们对杨维云的昵称,因为杨维云的课堂叫“喜洋洋直播课堂”。她说,孙子喜欢看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自己恰好姓杨,孙子总喊她“喜洋洋”,她觉得这个名字同样会让网络上的孩子们喜欢。
杨维云是安徽淮南人,曾在安徽宿州市一所小学任教数十年,后来又做了20年幼儿园园长。退休后,喜欢体验新鲜感、善于接受新事物的杨维云玩起了短视频,这也让她产生了在网上直播教拼音的念头。
听懂了扣个“1”,听不懂扣个“2”
起初,杨维云定位的受众是学龄前后的孩子,但逐渐发现,直播间里“藏着”很多不识字的成年人。于是,她的课堂内容增加了一项“成年人零基础学拼音识字”。
年5月17日开播至今,杨维云每天都坚持在上午、晚上进行两场直播教学,如今已拥有近40万“粉丝”,年龄最大的72岁。她不收学费,有学生“飘起小礼物”,她的老伴就在镜头外喊:“不要再送了。”
好几次,杨维云身体不适,但仍然坚持直播。拿起手机,她就像换了一个人,中气十足,字正腔圆。要问她哪儿来的这股精神头?她说:“我守着一块黑板一根教棍,哪怕只有一个人,我也会继续教。”
52岁的*梅是杨维云的学生,白天干着砌墙垒砖的活,晚上看杨维云的直播,她曾在直播间留言:“杨老师,我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我当过女儿、妻子、母亲,但我从来没有同学。”像*梅这样的“超龄学生”很多,工地上、马路边、车间内、菜棚里,他们拼凑着零碎时光,积极地给自己“充电”。
3月4日晚,“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典礼正在播出,有网友告诉杨维云:“老师,您上‘感动中国’了。”正在直播的杨维云这才停下,拿起手机看了看直播,马上又继续讲课。
走下讲台之后,又重新拿起粉笔的,不止杨维云一人。82岁的王广杰教了30年书,从山东济宁第三职业中学退休后,被返聘回校园继续发挥余热。年,他才正式告别教师岗位。
4年后,紧跟潮流的王广杰在家里阳台挂了一块黑板,搭了一个直播教室,晚上7时30分准时开播,讲的是电流、变压器、欧姆定律、电阻等内容,90分钟的电工课,吸引数十万人前来学习。
谢谢网友们对我的点赞肯定。”“我应该更努力地把这堂课讲好。”“这位网友回答对了,鼓励。”直播间的学术氛围不输课堂,王广杰还会和网友互动。有个网友直言,王老师年纪大了,讲得太慢。他回复:“学习技术不能怕慢,要以学会为主。”
“电工爷爷”的每堂课都能传授好多新技能,让网友们受益匪浅。更让人佩服的是,每则视频的拍摄、剪辑和发布,都是王广杰慢慢摸索,亲自完成的。
谁说社会发展太快,老年人跟不上脚步?谁说网络信息时代,老年人面临淘汰?“银发知播”用扎实的知识,迈出了最摩登的步伐。他们知道,教室里的是“同学”,直播间的叫“家人”;他们还知道,以前的“举手发言”,现在可以变成:“听懂了扣个‘1’,听不懂扣个‘2’”。
在“老蒲的课”上,很多网友看到了,比传播知识更动人的是不老心态。75岁的神经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蒲慕明的网络直播课幽默风趣,被网友称为“老蒲的课”。要问这课有什么魔力?看网友的留言就知道:
“提前10分钟就候着了,心激动地跳!”
“我想上厕所,舍不得走怎么办……”
“讲完后有课后作业不?”
“幸运!大师亲自教你做试验!”
年2月,蒲慕明在哔哩哔哩网站(B站)首次直播讲课,人气达到9.7万,“粉丝”数超人。之后在网友们千呼万唤的直播课中,蒲慕明以幽默风趣的方式,普及知识,比如“智力是什么决定的?”“睡觉时意识去哪了?”“关于孤独症的治愈问题”,等等。直播中,网友们用“弹幕”提出问题,助教整理问题后进行实时传送,蒲慕明挑选有代表性的问题予以回答。
白发飘飘,依然很潮
同样具有魔力的课,是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戴建业的网络直播,他在讲到杜甫的性格和诗风时,开玩笑地说,谁要是有个女儿,应该首选嫁给杜甫这样的男人。杜甫对老婆的疼爱,是很多人不能比的,从杜甫的诗中就能看出,年近50岁的他对妻子甚是思念,写下“何时倚虚幌,双照泪横干”的佳句。
潜心研究古文诗词几十年的戴建业,知道很多人虽对这方面很感兴趣,可学习起来,不是看不懂,就是记不住。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经过一番分析,精辟入里地解释诗词,浅显易懂地讲解古文,看似晦涩难懂的词句变得朗朗上口、好看有趣。网友们都爱听这个“小老头”讲课,在哈哈大笑的同时,深刻理解并记住了这些古文诗词。
年3月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年12月,短视频用户规模首次突破10亿,用户使用率高达94.8%。
短视频成为用户获取资讯、知识的重要途径,它的蓬勃发展,让这些老学者得以跨越空间和时间,在线上课堂继续“授人以渔”,带来天文、物理、文学、美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让网友感受到“万物有理,万物有趣”。
没有滤镜美颜,没有带货打赏,“银发知播”用精心的设计和精彩的讲述,汇成了短视频直播界的一股清流。细细展开“银发知播”的名单,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值得尊敬和给予掌声的名字:顶着一头“爆炸”白发的吴於人解答“为什么我的头发会一根根竖起来”;89岁的欧阳自远院士,一口气能讲上两个半小时的探月故事;初中物理老师唐守平通过实验,“变”出了“静电章鱼”“天女散花”“梁祝化蝶”……
这群充满智慧与人生阅历的爷爷奶奶,做着科普这件“小事”,将毕生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网友。人们感动于他们的春蚕精神之余,更钦佩他们没被如今社会的数字鸿沟吓退,反而与时俱进,展现出“超燃”的老年范儿。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银发知播”以欢脱幽默的方式,展现知识的硬核力量,更证明在新媒体的赛道上,年龄从来不是问题,面对方寸屏幕,即使白发飘飘,也依然很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