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人对年龄的焦虑无处不在。
随便点开小红书逛逛,就能发现有大量20出头的少女在分享抗衰老的“灵丹妙药”,在与皱纹的拉锯战中武装自己到每一毛孔。
在大多数人眼里,这些刚成年的00后还算是小朋友,而他们在如花似玉的年纪竟然开始担忧胶原蛋白流失。对衰老的恐惧前移到了本该肆意的年纪。
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衰老这个不可逆的事实呢?
我们为什么畏惧衰老
需要明确的是,衰老并并不仅仅等同于“年龄增大”,年龄只是一个生理层面客观存在的现象,无褒无贬。而“衰老”一词却细致刻画出年龄增大后的状态,指代着生理上的退化、精神上的不振以及状态上的下降。
相比于“年龄增大”,“衰老”一词多多少少有些哀怨的意味。而人们对“衰老”的种种畏惧也有迹可循。
首先,当今“白幼瘦”审美的每个指标都说明着保持年轻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的价值观中,人生价值与外貌挂钩,外貌对于一个人的作用被过度强调。因此,因衰老而带来的外貌改变使人畏惧年龄的增大。
消费社会的商家们也加深了人们的年龄焦虑。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指出,身体成为消费的重要环节之一,它承载着我们的欲望与幻觉。抗衰护肤品的广告往往由一个容貌姣好、知性优雅的女性呈现,无意间让人们的审美倾向“年轻”才是最好。
“内卷”的压力也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大。衰老意味着机会的减少。前段时间,互联网公司员工平均年龄被挤上热搜,尤其是大家发现大型互联网企业员工平均年龄均不超过35岁。
在这个人才辈出的时代,我们看到同龄人,甚至是年轻人比自己优秀时,害怕自己因为年纪的原因达成不了如此成就,愈发对自己的未来感到焦虑。
此外,这个社会倾向于讨好年轻人,迎合年轻人的文化。
这当然很好,年轻人的文化总是充满活力,新鲜热烈,让人眼前一亮。只是这种文化更新换代的速度太快,一不留神就容易跟不上节奏,被潮流给“淘汰”。
10年前,站立在流行文化前列的90后们创造并带火了火星文。比较热门的社交软件,比如QQ空间、贴吧,一时之间都充斥着这种诡异的符号。
(┾時代的眼涙┡ē)
十年后,90后们逐步步入30岁这道门槛,流行文化的话语权早已牢牢掌握在00后手里。QQ空间与微博上有很多拼音缩写,让非00后们摸不着头脑。即使是大火的“yyds”、“xswl”,很多90后们都需要先百度一下才能掌握正确使用方法,更别提年纪更大的网上冲浪者了。
应对衰老,光购买不管用
衰老的尽头是死亡。
这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为我们的年龄焦虑添上一个消极悲观的注脚,也揭示出我们畏惧衰老的深层因素。
每当在眼底发现一条新生的小细纹、每当在梳完头后掉落的头发越来越多、每当熬完夜后无论多神奇的美颜滤镜都拯救不了脸色差时,我们总会怀念起曾经。
我们所尽力追求的也不仅是延缓衰老的过程,还包括拉长我们与死亡的距离。好像我们显得再年轻一些,就离死亡远一些。
1.当购买成为一种信仰
对过去的怀念很容易转化为对年龄的焦虑,而焦虑感又鞭策着男男女女们想尽办法留住青春容貌。各大护肤品公司、医美集团纷纷针对外表衰老推陈出新,打着“黑科技”的口号,仿佛用了他们的产品地心引力就不再是个麻烦。
多少女性在护肤品和医美项目上不理智消费,图的无非是一种对抗年龄焦虑的心安:我买了,我用了,我衰老的过程延缓了。
年,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大火。网友在看了第一期节目之后纷纷表示“好像自己没那么惧怕衰老了”,观众的焦点之一是挖掘、推广她们在节目中使用的护肤品和美容仪,好像拥有了这些物品就能和女明星一样少女感满满。
(年过三十却依旧青春貌美的“姐姐们”)
2.对身体的极度规训
除了面容,体态也是反映年龄的重要渠道之一,因此对身体的规训被纳入抗衰老的重点、要点,健身房、瑜伽馆也就成为了许多都市居民日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运动常常与“自律”这一概念相联系,若想要健康的身体与年轻的体态,你就需要自己规训自己。
这种规训本身并无裨益之说,但各人在其中产生的心态却不尽相同。有的人为了恢复年轻时的身材而采取极端方式糟蹋身体,终于搞垮了自己;也有人在日日规训中寻找到了与自身肉体和谐相处的法则,以自身的行动来和身体的变化交相呼应,反而促成了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3.看似佛系实则焦虑的“躺平”
当然,在现今也有有些年轻人面对衰老不得已选择“躺平”。他们以一种莫名其妙的沧桑感承认自己的衰老,并且尽早安排上了中老年人必备物品,诸如保温杯、泡脚桶。他们一边蹦迪一边泡枸杞,一边熬大夜一边服用养生药品。
但若仔细探究,这种“躺平”心态的背后亦是对于衰老的惧怕,不然何必把自己变为养生达人。这类人看似很躺平,看似很洒脱,但内心依旧充斥着对于衰老的焦虑。
其实变老也很好
对于年纪增大的恐惧,其实是对于未来的不自信,不相信有了皱纹与白发自己依旧能够充满魅力,不相信自己在未来可以比现在过的更好。但实际上变老这件事并不是我们外貌美丑的决定性因素,亦不是我们通向理想生活路途上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
年,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曾展出过伊莎贝尔·于佩尔的影像图片。这位荧幕上不可多得的法国伟大演员,无论在哪个年龄段,都是那个美得不可方物的女人。
(左二为出席影展的伊莎贝尔·于佩尔)
岁月从不败美人。经由年岁平添的皱纹与白发从不意味着颜值的下跌与气质的减损,反而是岁月的一种馈赠。
变老不仅不意味着变丑,也不意味着自己能力下跌。
电影《实习生》中,由罗伯特·德尼罗饰演的退休老人因为不适应孤独的退休生活,选择到一家公司工作,从最基础的实习生干起。他和所有的年轻实习生一样,学着适应工作的节奏,学着与同事处理好关系,学着了解老板的喜好。过去的生活并没有羁绊住他,衰老的身体亦没有成为上班的障碍,他完全能胜任这份工作。
(《实习生》剧照)
变老也不代表着年轻时没有实现的梦想彻底破灭。只要肯努力,老了也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被人称为“励志奶奶”的徐征原在山东省对外贸易局工作,因为一直有美术情结,退休之后她在青岛老年大学学了十年的绘画。这十年里她不但勤恳上课,还自学绘画理论,琢磨专业知识,最后报考中央美术学院被成功录取。
(徐征奶奶与她的作品)
因此,变老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变老甚至有“益处”。
有这么一种人,他们一点也不惧怕衰老,反而期待变老。他们对年轻时代的迷茫状态看到痛苦,认为老了之后一切都有了答案,生活也能稳定下来。
日本社会学教授、女性主义学者上野千鹤子曾在其随笔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慢慢变老》中坦言:“20岁的时候我就希望能够马上变成30岁,既是因为想要尽早地摆脱看不到未来的痛苦青春,也是因为不想亲身去体会所谓的女子盛放年华。”
(优雅从容的上野千鹤子)
无独有偶,在美剧《老爸老妈浪漫史》中,男主角泰德也期待变老后的生活。不仅因为变老之后不用再为事业或感情问题纠结,还因为老后可以心安理得地用上让生活更舒适的东西。
(《老爸老妈浪漫史》S04E19)
当然,变老并非是一劳永逸的任意门,我们更欣赏的是经由岁月积淀之后的成熟与睿智,千锤百炼之后的淡然和平和。
咏梅在出席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时,曾说道:“我的图能不能尽量不修,如果非修的话,能不能别把我的皱纹都修平了,那可是我好不容易长出来的。”
(咏梅在金鸡奖颁奖典礼上谈年龄焦虑)
对于咏梅而言,皱纹是她的故事、是她的人生,见证了她或好或坏的经历,陪着她度过了起起落落的岁月。这些经历与岁月当然不只带给她皱纹,还赋予她面对皱纹时的坦诚与勇气,正是大多数人所缺乏的东西。
即使不能像这些生活在聚光灯下的明星,老了也能保持很好的状态,作为普通人的我们也可以跟衰老和解。毕竟老了退休了,没有了什么身份角色的限制,可以有更多时间挖掘自己的兴趣与特长,更多的空间“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