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了谁?
教育乱收费是民众关注的焦点之一。某省在年初就以大气派整治,实行“一费制”,在媒体上向公众公布从小学到中学各年级“一费”的具体金额,严禁各校再收取“一费”之外的其他“苛捐杂税”。这本来是要“逗”乐平民阶层广大家长的,谁料想,这一举措却实实在在地逗乐了另外一些群体。
首先是逗乐了书商。实行“一费制”,管理部门禁止再给学生增订课本以外的各类辅导材料,学校也没钱再去订。这不仅减轻家长负担,也减轻了学生书包重量,实在是大好事。然而,教学中“大运动量”训练一直被公认为是提高升学率的必备“武器”,家长也认同多练能生巧。那些“一课一练”、“同步训练”、阶段训练之类的东西,学校可以不订,但你能禁止出版社出版?各地书商看准了这块“大肥肉”,大量进货。果不其然,家长便在开学之初拥向书店,生怕买不到买不全,几乎挤破了书店大门。书商生意兴隆,财源滚滚,笑得合不拢嘴。
其次是逗乐了民间私人办学机构。过去学校在周六、周日搞第二课堂,是要收费的,是学校重要额外财源之一。实行了“一费制”,管理部门规定第二课堂活动要在每天课外时间进行,不得占用假日,且不得另收费用。某些私人办学机构的老板头脑转得快,私下同学校达成“协议”,搞第二课堂由私人办学机构出面收费举办,但还在原学校由学校自己组织活动。收费按比例(一般是学校得8或9,私人办学机构得1或2)分成。如此,学校有收入,管理机构又追查不到学校。私人办学老板,不费一兵一卒,白白把一大把钞票装进自己口袋,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心头能不乐开花吗?
再次是逗乐了想捞钱的学校老师。实行“一费制”,当然要禁止收费补课了。谁家不是“千亩良田一棵苗”,谁家不望子*、望女成凤?学校不补课,家长就要找老师补。只要是升学考试学科的老师,想多捞些钱的,业余时间便“生意兴隆”了,不担心没有弟子来上门求学,而是要担心挤破门了。“求大于供”,补课费自然也要水涨船高,市场经济嘛。据“业内人士”透露,一年补课费的收入要高于工资收入。有几个见钱不乐的?
最后是“几家欢乐几家愁”,苦的就是家长了。一开学,家长就忙着跑书店购买各种练习册,忙得腰酸腿痛;忙着去私人办学机构给孩子的第二课堂报名、交费,忙得团团打转;忙着物色补课老师,担心老师拒绝,少不得还要带上“拜师礼”。最后,一算账,钱没少花,却落得个一身疲倦。
我家邻居有女孩读小学二年级,大大的鼓鼓囊囊书的包,一称近有十斤重。那嫩小的肩膀是承受不了这等重量的,每到放学的时候总孩子的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挤满了学校门口给孩子代劳的,可怜天下父母心!
有一个道理很明白:要办好一件事,只凭一厢情愿,只凭良好的出发点是不行的,没有周密的配套的可操作的措施,是办不成的,甚至会弄得面目全非。头疼当然要医头,但头疼的病根却不一定在头部。需要智慧,更需要真正为民的意识。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