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失禁怎么回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孩子焦虑,因为孩子选择了焦虑轨道,用 [复制链接]

1#
自媒体求职招聘QQ群 http://cgia.cn/news/chuangyi/1592773.html

朋友的孩子今年上的幼儿园,朋友说孩子上幼儿园,对她对孩子简直是种折磨。从早上起床,孩子就泪眼婆娑地说,不上幼儿园。到了幼儿园门口,抱着朋友的腿不撒手,大哭不止。朋友只好狠心地把孩子交给老师,才能脱身。这样的情况。每天都上演,让人觉得很累。

你的孩子是否也会这样特别黏人?你的孩子会为了一件小事哭上半个小时吗?你的孩子经常不想上学吗?你的孩子是喜欢小题大做的“戏精”吗?

生活中,有的孩子表现出尿床、黏人、频繁肚子痛,到做噩梦,甚至拒绝到学校去,还有性格要强,但是完美主义严重,一点小挫折就能让他们情绪失控;总是忧心忡忡自己的表现无法获得别人的赞赏,宁愿放弃也不愿参加活动;为未来的事情担心,对自己也没有信心等,这些都是焦虑的表现。

焦虑是非常强烈的情绪状态,许多研究都显示,超过13%的儿童会受到焦虑症的影响,这是现今最普遍的儿童的精神状况。焦虑症在成年人心理病症中所占的比例最大,而大多数患有焦虑症的成年人报告说他们的症状开始于儿童期。

因此,教会孩子应对恐惧和焦虑是很有必要的,这些技巧跟教孩子的数学知识、阅读技能和骑车技术一样,都需要掌握。

那父母要想帮助孩子应对焦虑,首先要清楚孩子的焦虑从何而来?怎么产生的?

著名焦虑问题治疗专家塔玛·琼斯基在《让孩子远离焦虑》一书中说到:孩子焦虑和痛苦的根源是恐惧。

恐惧是人在面对新环境或新挑战时临时发生的一种情绪反应。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解释:来到一个非常陌生的环境,人有时候会感到恐惧。但熟悉后,恐惧就会慢慢减轻。所以说恐惧为人类生存提供功能性的安全保障,可以帮助孩子在陌生环境中随时保持警惕,能让人保持良好的谨慎度。

而孩子的恐惧和焦虑的加剧因为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他们往往用想象力来解释万事万物。比如:一个孩子到水族馆看到鲨鱼非常害怕,因为她知道鲨鱼危险,但她不知道到在水族馆的玻璃外观察鲨鱼是安全的。

因此,当孩子面临不确定状况时,往往会过高地估计或者夸大风险的指数,同时低估自己的处事能力,他们无法对事件结果作出预测,在不能确保他们的选择是否正确时,对事情的结果产生了恐惧,这时就会有焦虑反应了。

由此:焦虑公式:对恐惧的高估+对自我应对能力的低估=焦虑反应。

在《让孩子远离焦虑》书中,告诉我们,孩子产生焦虑情绪还有其生物学根源。

一般来说,是进化机制选择了焦虑基因。因为焦虑有助于人类的生存。

有些孩子生下来比其他人敏感,对痛苦的容忍力比较低,对事情更容易焦虑。

人类的大脑可以分为三个模块:爬行动物脑(掌管生理功能的“基础脑”)、哺乳动物脑(也叫情绪脑)和高级人类脑(也称作前额叶),这是我们人类区别其他动物最显著的部分。

其中哺乳动物脑,它主要负责我们的情绪,如愤怒、恐惧、分离焦虑等。华盛顿州立大学动物医学院的神经科学家雅克·潘克塞普教授就认为,“这些情绪系统及其伴随的行为在哺乳动物中普遍存在,而且,只要刺激哺乳动物低级脑中的特定区域就可以激活这些系统和行为”。

人在婴儿时期,一出生就具有了愤怒、恐惧和分离焦虑的“情感模式”。正是有了这些模式,婴儿才能够躲避自然危险、对外界环境采取自发地措施进行反应,这也是人类能够生存下来的根本原因。婴儿大脑中的本能反应,让他们在面对复杂外界环境时还会诱发负面情绪。

比如:父母给孩子被动穿衣会让孩子产生愤怒;父母上班与孩子分开,孩子会产生分离焦虑;;高分贝的声音会让孩子感到莫名恐惧。这是人体的本能反应。这是因为孩子的前额叶还没有发展成熟,无法用理智让自己冷静。

孩子产生的焦虑情绪还跟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关。

有大量文献表明某些家庭的教养方式与孩子的焦虑有关。虽然父母的教养方式不能单独起作用而引起焦虑反应,但研究表明,家庭互动将影响焦虑儿童对某些情况的反应倾向,进而影响儿童的行为。

像直升机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直升机父母像直升机一样徘徊在孩子的周围,确认孩子的状况。直升机父母对孩子的包办,让孩子失去了积累经验的机会,当孩子面对新事物、新环境,会有种无助感,不知道怎么办时,也会产生焦虑。

还有其他与儿童焦虑相关的家庭教养行为。

·父母的过度控制:限制着孩子的自主权和独立性。

·过度保护:无缘由地过度谨慎和保护行为。

·焦虑解释的模型:同意在某种情境中儿童对危险的曲解,强化他们认为世界上常规事物太可怕而不敢接近的想法。

孩子的焦虑情绪有时候跟孩子的思维方式有关,焦虑的想法决定焦虑的行为。

人对事情的认识和理解将决定了他的行为反应。因此,焦虑的想法决定了焦虑的行为,而我们自身的内部评价或称为“自我交谈”,充满着焦虑的想法以及对事件的歪曲评价。

相反,如果我们能够理性分析事态的变化并对危险作出更加精准的判断,那么相同的问题将会得到完全不同的结论、心理感受以及行为结果。

所以,相同的事件由于孩子对事件的不同认识会引发不同的结果。从这个双轨模型出发,可以看出,在孩子的头脑中存在着两条不同的通道。焦虑的儿童首选焦虑通道,这个通道变成他们的本能反应或者是自动通道。

当孩子习惯于选择焦虑轨道时,就会时刻陷入焦虑中。

焦虑有很多种表现形式:有些孩子的焦虑、紧张,父母一眼就可以看得出来;而有些孩子将他们的焦虑和困惑埋藏得很深,任其默默地生长;还有些孩子,他们的焦虑表现为气愤,对其自身的无助表现得非常沮丧。

当孩子产生了焦虑情绪,父母不重视,可能给孩子带来很大的伤害。

英国国家健康中心心理咨询师、布拉夫曼博士在其儿童心理学著作《看见孩子,看见自己:与不开心的孩子聊聊内心冲突》一书中讲了一个九岁男孩大便失禁的事情,男孩的这个问题已经持续了将近三年的时间。父母带男孩看过很多医生,也接受了一些心理咨询。但是不论怎样介入治疗,男孩的症状没见一丝好转,只好转诊到经验丰富的布拉夫曼博士这里。

博士通过和父母的交谈,了解到男孩和三年前去世的爷爷的感情非常深厚。当博士问男孩对爷爷去世的感觉时,安德鲁说他非常悲伤,这让他的父母很惊讶,他的父母一直觉得孩子对爷爷的去世毫无感觉。安德鲁的妈妈这时才发现孩子的症状就是从爷爷去世那时候开始的。而父母的对孩子的心理漠不关心,让孩子感到焦虑继而身体出现了症状。

孩子的身体症状是其内在情感困扰的外在表现。因为孩子无法克服自己的焦虑,于是就通过外部症状来寻求帮助。

到这里,也许会有人说,现在孩子小,消化不了负面情绪很正常,等他长大就好了。

就是因为孩子小,无法正确表达内心的感受,一旦他们的情绪得不到父母正确的理解,他们就可能通过身体语言去表达内心的苦恼。如果父母的反应不符合孩子的情绪体验,孩子就有可能重复同样症状,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当中。

弗洛伊德说过,未被表达的情绪永远都不会消失。它们只是被活埋了,有朝一日会以更丑恶的方式爆发出来。

因此,如果孩子的焦虑情绪未及时被察觉和体验,导致他们在生理上和心理上承受了过多的痛苦和和过重的压力。

研究表明,如果孩子的压力反应机制过于亢奋,孩子产生了焦虑情绪,他在以后的生活中遇到打击后很容易就会患上各种心理疾病。没有经过治疗的焦虑不但不会自愈,状况还会恶化,甚至对一些身体功能还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那么。父母该如何更好地缓解孩子的焦虑?《让孩子远离焦虑》书中有这几个步骤。

01、首先让孩子对遇到事情的风险正确评估:讲事实,而非凭感觉。

如果孩子感觉恐惧,而产生焦虑,这时你可以向孩子问些问题,就能帮助他搞清楚事情的真相。关键是要认清事实。从而告诉他,事情并不是像他所想的那样让人恐惧。

比如:小米认为如果她不在妈妈身边,妈妈就会遭遇不测,这让她非常害怕。每天早上,她都觉得妈妈可能会遭遇事故、晕倒或者得病。如果说感觉的话,她觉得非常糟糕,简直就是百分百的确定。

通过询问孩子以下问题,让他们区分感觉和事实。有多少你认为不好的、让你焦虑的事情会发生呢?你在多大程度上相信这些事情真的会发生?通过这样的练习,孩子会将感觉放在一边。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如果学会了用事实来思考问题,自己就掌控了主动权;如果用恐惧的感觉来衡量问题,那么焦虑就主宰一切了。

而孩子对风险有了正确的评估后,就不会恐惧,也就不会产生焦虑反应了。

02、父母帮助孩子认识焦虑的给身体的错误警报。

人在危险还未靠近的时候,如果身体的警报系统被激活,就会产生焦虑。直到有人告诉,你身体可能会制造错误的警报,你才会停止思考这些危险。换句话说,你面临的的情况并没有让你感到害怕,是你的身体反应让你恐惧。当孩子理解了为什么会有这些身体反应的时候,他们就不会再为这些身体信号所烦恼,而是将此理解为解决的办法。

当孩子了解了为什么会心跳加快、手心出汗时,就可以合理地看待焦虑了。最重要的是当下次焦虑再来的时候,就会产生新的思考方式。“那只是我的大脑发出的错误信号,是错误的警报!”帮助孩子学习焦虑的生理机能可以确保他们体验到与感觉程度相符的焦虑,身体症状并无大碍,没有危险;因而,身体知道如何冷却并且重启。那正是“恐惧灭火器”的作用。

03、给孩子的焦虑大脑重贴标签。

由于孩子的阅历和年龄限制,他们可能分不清焦虑与其他想法的区别。比较棘手的是,焦虑的产生并非来自具体的事物,我们可以帮助孩子打败它。焦虑更像是大脑想象中的危险,尽管我们忧虑的事情往往不会发生。

如何帮助孩子将焦虑具象化?父母可以通过给焦虑起名字,诸如“大脑虫”、“恐慌先生”、“留心小姐”等,让孩子区分焦虑和其他想法。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赋予焦虑声音并挖苦他们的不堪一击或嘲笑焦虑,让孩子更加自信。

04、关掉身体的警报。

父母要让孩子知道,当他们被焦虑所摆布时,身体就会自动进入焦虑状态。孩子处在焦虑中而不自知,并且阻止他们进行理性地思考。在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利用腹式呼吸将心念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