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失禁怎么回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敏慈不老中国经济网 [复制链接]

1#
公益中科 http://hunan.ifeng.com/a/20170626/5773085_0.shtml

原标题:高龄网红

“我也想当up主,你们说可以吗?可是,我不是年轻人了。”第一条自我介绍的视频里,89岁的江敏慈试探着问道。这条视频一经发布,收获了近万的播放量,弹幕数超过10万条。

江敏慈没想到自己会火。毕竟,这条视频没有什么精心策划,没有滤镜、灯光,只是简单配了字幕。镜头里的老人端坐在电脑桌前,穿着一身蓝色印花外套,满头的银丝梳得一丝不乱,用发箍箍到脑后。身后亮着的电脑屏幕上,是她准备进驻的网站首页。江敏慈一字一顿,时不时会卡壳,抬眼想想接下来说的话。

她说,她也想玩玩年轻人的网站,她举起身份证给网友看,身份证年龄87岁,但实际年龄还要大2岁,这位出生于年,如今生活在广州的老人说,“我还敢跟你们比吗?但我也不甘心,反正能跟得上多少就跟多少。”

89岁,江敏慈成为B站年龄最大的up主。镜头背后,是孙子豆豆(化名)帮她拍摄剪辑,再上传到网站,江敏慈出乎意料收获了一群年轻人的喜爱。她实现了多年以来想讲述自己经历的愿望,只是从文字变成了口述,她把当年自己的逃难、求学、逃婚等经历说给网友听。她鼓励年轻人要勇于尝试,也要坚持独立自我。从4月底开通账号至今,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敏慈不老”这个账号已经累计粉丝35万,点赞超过百万。

耄耋之年,她意外闯入了这个本属于年轻人的世界。

满屏“奶奶好”

“大家好!”每一条视频,江敏慈刚打完招呼,屏幕上瞬间飞过满屏的弹幕:“奶奶好!”

up主里突然来了一位老人,年轻人觉得新奇,这片世界对江敏慈来说更是新鲜。几个月前的一天,她发现豆豆对着电脑手舞足蹈,又说又笑,一问才知孙子在录视频。他玩的网站,是当下许多年轻人爱去的地方,说是叫B站。江敏慈没听清,又让孙子把网站名字写在纸上。

江敏慈在浏览器上一点点打下网站的名字,随后,她断断续续看了两三天:她第一次知道,那些飞过屏幕上的字叫“弹幕”,这里有游戏和动漫,也有和她一样的普通人在拍摄视频,分享生活。她突然冒出了一个念头,我是不是也可以把视频传到这里?江敏慈说,一直以来,她都有个愿望,想把自己这辈子经历的故事写下来,但奈何没文笔,只能作罢。她想:“如今有了视频,我把这些故事说出来,不也可以吗?”

江敏慈并不是远离网络世界的老年人。3年前,江敏慈在老年大学,开始接触学习用电脑,因为学得慢,从开机、关机,到打字、上网、下载软件,江敏慈学了两年。打字摸鼠标时手偶尔会抖,她就在旁边接了块写字板,方便手写输入。

江敏慈想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互联网正在逐渐渗透进这些中高龄人群的生活里,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9.04亿,手机网民规模达8.97亿。网民中50岁及以上网民群体占比16.9%,人数超1.5亿。

最初,江敏慈用着孙女闲置的手提电脑,后来,为了学视频剪辑,儿子又特意为她买了台电脑。接触智能手机更早,年,江敏慈和朋友去三峡旅游,家人不放心,特意给她配了台智能手机,她开始学着发短信、传照片。

现在,在孙子的指引下,江敏慈又闯入了新的疆土——年轻人的B站。拍摄就选在江敏慈的电脑前,没什么设备,一台自拍架,举着个手机,开拍了。第一条视频,甚至连草稿也没有,江敏慈想到哪就说到哪。江敏慈说的慢,偶尔还需要停下来想想,但她思路清晰,最后还向网友征求,想听她说什么故事。录了两三个小时,终于完工。

江敏慈要给自己的账号想名字,“不是说我年纪大了吗?可我觉得我的心态没老,干脆就叫敏慈不老。”她说。

新时代和老故事

4月30日,这段7分48秒的视频发出后,一晚播放量突然从几万涨到几十万,随后飙升至几百万。源源不断的弹幕和评论涌进来,“奶奶真厉害!”“祝奶奶身体健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奶奶心态真年轻!”……刷满了江敏慈的评论框。

江敏慈对流量没有概念,豆豆告诉她,自己玩了两年多视频,粉丝也才刚刚一万多,播放量经常只有几百。

观众大多是和豆豆年龄相仿的年轻人。江敏慈没想到,这些孩子,会对自己的人生故事感兴趣。第一条视频火了以后,江敏慈觉得,身上有了一份责任。她说:“有这么多人愿意听我的故事,那我更要好好拍视频。”

她总会提前想好接下来要拍摄的内容,在稿纸上列好提纲,每一点都写清楚。等到拍摄时,稿纸放在一旁,如果忘了就瞄一眼,但她发现,说出口的东西总跟写下来的文字不一样,“后来,我也不完全按照提纲说了,毕竟内容都在这里呐。”她笑着顺手指了指脑袋。

上了年纪,江敏慈说,容易把眼前的事忘记,但那些久远的往事,却深深镌刻在脑子里。故事说了许多年,讲了许多遍,讲给儿女听,讲给孙辈听,如今又讲给陌生的网友听。

她从85年前抗战期间随家人逃难的往事讲起。年,江敏慈出生于广东省江高镇江村。江敏慈的童年,都在逃难中度过。7岁那年,日本人打进江村,全村老小拖家带口漫无目的地逃难,头上一轮轮的飞机,周围都是枪声、炮声和汽油桶的爆炸声,漫天火光。走到半夜大家不得不躲进祠堂,日本人的刺刀插进稻草堆里,她害怕得大气不敢出。

说到激动处,江敏慈忍不住低头叹气。屏幕上,网友们随着江敏慈的讲述,不断地刷起“铭记历史,珍惜和平”,他们眼里,这不仅仅是奶奶的故事,更是不能忘却的历史。

她回忆年轻时如何“找出路”。她是家中七姐弟中最大的孩子,因为父母开明,她幸运地躲过了缠足。她看着隔壁村的女孩从小不得不缠小脚,渴望摆脱封建的束缚,立志要多读书。

江敏慈初中毕业那年,邻村开金矿的华侨回国找有文化且能干的媳妇,年轻的她被看中。当时,父亲失业,上门提亲时,全家都觉得有救了,起码可以靠着她有饭吃。

她不愿接受命运的安排,决定逃婚。只有母亲偷偷支持她,给了她两元钱,江敏慈用麻布口袋装了些书,带着破旧被子,打个赤脚,从江村沿着路走了4个多小时,到了广州舅妈家。

江敏慈一心要读书,报名考高中,意外取得了平均分86分的好成绩,可以上重点高中的她连续找了几所学校,都因为没法提供其助学金被拒绝,她不得不选择包吃包住还有助学金的师范学校。3年后,衡阳铁路学校在广州招生,江敏慈又考上了。她把这段逃婚求学往事做成了好几期视频,连载更新,许多人在评论里赞叹她的勇气,佩服她不拘束于命运原本狭窄的路,勇于开辟一条新的人生道路。江敏慈也说,“如果当时不闯一下,我的人生可能也就彻底改变了。”

后来,江敏慈进入南昌铁路工程总公司,在几十年的工作生涯里,她参与修建过多条铁路,走遍了大江南北,直到退休。“战争年代,我不得不四处逃难奔波。我为国家建设出过一份力,如今国家富强,我也能过上幸福的退休生活,甚至还能把这些经历讲给网友听。”

她对网友的一句留言印象很深:“奶奶的人生经历,是这个国家近百年来的社会缩影。”这些人生往事化成历史长河中的碎片,跨越几十年,击中了年轻人的心。

网络之外

质疑和骂声也伴随着流量而来。有网友怀疑老人进驻B站的背后,实际上是奔着名和利而来,是精心策划的“财富密码”;也有人指点视频的拍摄质量,觉得跟如此高的流量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