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病友微信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678.html花友
Moly悦读时光家住北京海淀区,娃今年7岁,上一年级。花友在互联网公司上班,周末“大小周”轮换,平时早10晚7,但总是要加班。在非常有限的带娃时间里,花友仍然高效地推进了娃的学习计划。
花友回顾了娃一年级的学习安排和完成情况,同时,通过回顾娃在一年级的学习状态,花友复盘了自己带娃完成的“妈妈牌”私教班幼小衔接。在文章的最后,花友也给我们分享了给娃制定的寒假计划,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由花友Moly悦读时光发布于小花生写作计划一、写在前面1.回到那个老掉牙的话题高级说法:工作和家庭如何平衡?直白说法:下班这么晚怎么鸡娃?然而,高级版我觉得矫情,直白版我嫌其不雅。总之,就是这么个意思吧。我现在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周末"大小周"轮换,每天标准工作时间是早10点到晚7点,但事实上几乎没有“标准”过……且我为了早上能多一点点和娃聊天的时间,坚持亲自送她上学,即使10点上班也要6点半起床,7点多把她送到学校后就直接去公司,所以几乎每天都是早7:30离家晚8:00前后到家,1小时“漂泊”在外。
图:中关村的下班高峰是点
结果是什么呢?除了1万次因为下班晚捉急而在内心呼喊与咆哮之外,还有那一堆华丽丽完不成的计划。比如高思数学刷着刷着就停了,比如历史启蒙好像永远停在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晃悠,比如练字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比如很多无比心水的练习册还是干净如新,恨不得自己上去刷刷填满了……还有那些想陪娃一起运动、一起游戏,一起聊天、一起读书的时光,也都变得异常珍贵。以至于假期来临竟不知做何安排,想做的事情太多,反而手无足措起来。以上并非抱怨。虽然有藏不住的中年无奈,但更多的想说,有些人看上去的从容不迫与井井有条,其实背后也都有一地的鸡毛……好在凡事都有两面性,当我们面对困难的时候,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可以极大的影响心情与决策。我依然会去在那些完不成的list背后去挖掘些许用来自我慰藉的小惊喜。A.自律的学习习惯放学后到我到家的这段时间,孩子按照计划表去对照完成几项学习任务,也有了自检事项的意识。虽然质量马马虎虎,很多随时而来的问题没有办法得到及时解答,少有进行阅读后的讨论,做不了更富有挑战性的学习项目。但至少可以自己独立上网课由专业老师带学、可以完成一些“刻意练习”色彩的学习任务,有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自律的学习习惯。B.留白里的天马星空我在娃身边伴读,尽管提醒自己要给孩子更多“留白”,却总会忍不住把计划排得过满。妈妈不在身边的时光里,娃儿多了更多“留白”,有了更多可以自己支配的时间。《自控力》那本书中写到,自控力发展三个原则:第一,有“自”才有“控”,让孩子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发展自我意识。第二,自控和压力是死敌。压力会激发身体的应急状态,抑制大脑的活动。第三,自控会有限度,小朋友需要有完全自己支配的时间用来全身心放松和休息。娃自己独处的时间里,可以鼓捣手工,涂鸦,弄弄小发明,里面有很多可爱俏皮的小心思。说不定如果我在身边,不经意间破坏了她的“奇思妙想”。
图:娃自己看《大侦探福尔摩斯》后做的“*”
C.那些“偷偷”学到的知识一起读书的时候,经常能感受到小朋友cross-reference(交叉索引)带来的小惊喜——那些她“偷偷”学到的知识。比如在英文写作写鱼类特征时她给我讲鳗鱼的种类(能否发电),读莎士比亚生平故事的时候,给我讲她听过人类创作悲剧的理由;读历史商朝战臣的时候,给我讲武丁遇到敌人来犯,他的独门秘籍是“放老婆……”(武丁的夫人妇好是商朝第一女战神);画了刺猬母女,突然想到一个关于刺猬的笑话讲给我听,我笑得半天过不来劲:一个牙签在路上走看到一只刺猬经过牙签对着经过的刺猬大喊:“等等我,公交车!”……就是这样,工作与家庭永远没办法平衡。我们分身乏术,少了很多陪娃时光,也不敢立那些信誓旦旦的flag……只有排解自己。THISISTHELIFE....我可以写吗?当今时代,但凡混群的家长,天天都被各种高能傍身的孩子惊到,见怪不怪。那么如果并非如此,又没有牛小可读,可以写这样的文章吗?……那些学习群群主和公号博主的“优秀”与否,不在于是不是养育一个神娃(神娃不可复制)。而在于是否真诚地、热情地、一如既往地愿意把自己的经验与资源、遗憾与不足点点滴滴坚持分享;在于有否把自己基于实践而上升到理论研究的一点学习心得倾囊而出;在于愿否把一群人聚在一起谋求共同的学习与成长,找到“终身学习者”的共鸣,并从中体会乐趣与价值感。有以上两点,下面种种都基于我的实际家庭条件与“想继续做一个称职群主和博主的热忱”,想把发现、心得和些许经验分享给大家。没有凡尔赛体,只愿相信“见字如面”的真诚。二、新一学习安排及回顾1.有余力推进自己的学习安排茉莉在北京海淀区,就读的小学15:0放学,且几乎没有笔头作业。老师会给出一些预习作业,也会对个人能力发展提出建议。较小的课内作业压力给了我们很大的时间自由度,保证了孩子户外运动时间,也方便推进自己的学习计划。小朋友放学第一件事就是在户外运动玩1个半小时左右,加之学校的体育课和下课活动,每天户外运动时间基本保持在个小时以上(排除恶劣天气)。5点到8点之间,通常会自己上网课,并穿插安排阅读、口算、练字、练琴、做教辅练习册等等(家人适当督促),也有一些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注重跟踪课内学习进度和知识掌握情况"四个习"学习闭环——“预习、学习、练习和复习”小朋友每一课所接触的知识都是单点,连续几课程内容就是一条知识线索,一个单元的所有知识点就构成了一个模块。整册教材有多个单元,会构成一个网状的知识系统。课前“预习”会让课中“学习”时吸收的知识印象更深,再通过课后“练习”与“复习””延展积累,验证巩固。我每晚到家以后,会第一时间翻翻孩子的书包,了解和检查她课内学习进度和整体情况。
A.查看孩子的记事本,了解当日作业及其他通知事项。查看各科课本,实时跟踪课内学习进度。
B.查看课内练习册,了解课内练习完成情况,出错部分提示注意,确认是否已改错。
C.加入少量练习和复习,巩固当日课内学习内容。
D.对照老师的指导,完成第二天课程的预习作业。提醒小朋友对照第二日课表和记事本,更换第二日书本和相应学具。
Tips:这个过程家长一定不要代劳。从入学第一天起,就要让小朋友自己来装书包。当然家长在开始可以在旁边给给予悉心帮助。比如引导小朋友按照科目和课程表先后顺序来准备,将书本放入书包后最好用手进去捋一下,以免很多书塞进去发生折角。小朋友自己来完成这项工作,会对第二日学习活动更为了解,更爱惜书本。当然更多是培养独立意识,养成自己为学习活动负责的习惯。课内学习是根基所在,不管自己的学习进度快在哪里,也要特别重视课内的要求、步骤与规范,重视基础学习是否扎实,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养成。尤其,前辈普遍共识:“课内语文”永远是王者,配合课外奥数、课外英语。小学阶段,课外英语碾压课内英语、课外数学提携课内数学、课外只听不写的大语文,对课内语文仅算是辅助。我们每日的预习工作也主要放在语文上面。预习可以帮助小朋友提升课堂吸收效率,课堂规范练习为课后学习节省时间。老师对语文预习的要求是手指指读课文3遍,熟读课文;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标出自然段在课文中圆圈圈出本课会认字(区分同音字,认知部首),方框框处会写字(注重笔顺)一个字组两个词(学校课程进度:一天一课)3.盘点语数外的学习素材与心得
语文
语文课本——重视统编教材的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温儒敏总主编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说到:“现在小学的语文编法都是双线单元的,一条线是人文精神、人文教育;另外一条线是语文的素养。语文教材新的部编语文教材编写的原则是“认写分流,多认少写”。“认字”和“学会写字”是两个教学目标,小学低年级认识常用字是个,其中要求会写个字左右,齐头并进很难,所以要“认写分流,多认少写”。另外,教材有意安排多元认字。就是多方面、多种方法,就是不要完全依赖拼音认字,还要通过字形、结构、偏旁等等去认字。比如说猜读。要根据字形、字结构的规律去猜。”
图:语文一上写字表与识字表
语文书中的汉字有“会认字(识字表)”和“会写字(写字表)”两类标准,检查“会写字”是否会默写且笔顺正确。“会认字”保证会读,会用,也会顺带练习组词。可以把书写“会认字“放在假期完成,第一学期的“会认字”会自动进入第二学期的“会写字”字集。语文语法知识以随文学习为主。比如说讲到哪里,碰到了语法的知识顺便讲一讲,太小的孩子要少用概念(到了中高年级可以讲一下)不要从概念到概念。“文笔不是第一要义,思维是第一要义。观察表达是思维,逻辑推理也是思维。”课内拓展学习,用好《绘本课堂》《绘本课堂》在我看来是一套必备的教辅材料,它提供了足够多的课内相关拓展学习素材。各大公号团购的推文已经把这套书分拆得无比详细,在这里简单说下我们如何使用这套素材。首先,使用《年级阅读》预习。《年级阅读》中提供了大量的单元主题相关阅读语篇,像一本小百科,给孩子们提供了“1+X”阅读思路丰富的素材。意思就是学习一篇课文时,可以附加几篇相关文章素材的阅读,慢慢增加阅读量,增加积累。比如在语文《乌鸦喝水》这个单元,这本书里面有大量关于乌鸦的选篇,比如介绍乌鸦的习性、生活特点、世界上乌鸦的种类、乌鸦的智商发现等等,很像RAZ中的Non-fic阅读素材;再比如关于乌鸦的寓言、诗歌和有趣的小故事选段。这种主题拓展阅读的思路有助于帮助孩子逐渐将“散点”式积累串成一条知识线。图:绘本课堂年级阅读然后,使用《学习书》了解语文基础知识重点。《学习书》每个单元开篇都有一张导图,将本单元基础知识重点一览无余。学习过程中就是对本科的字、词、句、段的拆解,可以据注释填字词,看字词解释、做好字词积累。其次,使用《练习书》巩固练习语文基础知识点。按课文进度设计了“课内普查卷”和“课后练习卷”,可以紧跟课内进度进行跟踪练习和复习,是对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考量的过程。图:绘本课堂学习书最后,《素材书》用于帮助口头表达和书面作文练习,积累口语和写作素材。《字词句手册》可以按照年级和课文索引查字词句第一学期我们也有一些落下的部分,希望寒假里可以陆续补齐。AI课系统课,精读与写作入门一直跟着一套阅读写作AI课学习,将近一年,收获满满。周一到周四解锁阅读课,时间15-0分钟;周五解锁写作课,时间30分钟。系统课选材非常好:伊索寓言、山海经、昆虫记、百年童话、唐诗古诗等等,可以保证每日的汉语阅读量,做AI交互阅读理解题练习,还有适合低年级孩子的语法知识讲解,一定程度解决家长不在身边无人辅导的问题。通过阅读题目提升捕捉文章关键信息的能力,通过写作示范慢慢了解“看图写话”和叙事的基本思路,尝试练习。洒洒水似的诗文学习在社群内历时一年半完成了“75首古诗学习计划”,组织群内小朋友一起学习了75首必背古诗。自己也对唐诗的脉络,对诗人的生平趣事有了新的了解。现在继续开始后续80首古诗的学习,现在进行到第88首;而茉莉同学也仅仅背了这么多诗。特别喜欢学校的课外活动课,老师带孩子们一起学习《笠翁对韵》,深得小朋友喜爱。有限的课外阅读自主阅读:小朋友每天要携带一本课外书到学校,主要选择中篇读物。第一学期她读了《拼音王国—名家经典》、《写给小朋友的成语故事》、《笨狼的故事》、《大侦探福尔摩斯》这几套,因为在学校的自由阅读无人指导,所以多选择带注音的读物便于遇到生字时进行对照。课内拓展阅读:按照老师列的必读书目,选读《安徒生童话》、《汉字的故事》以及卡梅拉系列,按要求记录读书笔记。亲子阅读:历史类、强科普类的读物。历史类读物我们选了《写给孩子的中国历史》、林汉达的历史漫画以及《太喜欢历史了》,与“凯叔讲历史”音频配合。可惜自己积淀太浅,除了跟着这些现成素材按照时间朝代这条线带读读书,其他逻辑的框架暂时都搭不起来。科普类读物,收了更多的DK百科。那本快要被她翻烂了的《VeryImportantThings》百科全书一直是心头好,后来又收了同系列的《VeryImportantAnimals》,也非常喜欢。还读了一部分加古里子的《地球的力量科学绘本》、《人类图鉴》。
每每周末,能一起读一会书,是最美好的漫时光。
看图写话每周日记读书笔记看图写话:每周找语文书或者其他课外读物上面的插图,结合生活情境写话;尽量写短句,合理通顺,注重标点符号,多多积累好词好句。AI课每周五也是写作课,没有做到周周写,能跟着学习写作思路,至少完成口头练习。小日记:每次写写生活趣事,一周写1-次。读书笔记:按照老师的要求,抄写好词好句,记录读书笔记若干。
英语
新一上半学期,将非常有限的英语学习时间投入到以下几项活动中
精读RE的第一册
00年1月参加了KET考试
裸听完了罗尔德·达尔系列和《小屁孩日记》系列,也买了书还没有读完
并且,我们自读了学乐的《InAction》画中画系列,茉莉非常痴迷于这套书。《InAction》系列包括大量的英语俚语(Idioms)、谚语(Proverbs)、习惯用语(WordsPhrases)等等,通过连环画形式展开的每个小故事,经常让她忍俊不禁。全套5本都在我家阳台放着,那里也成了她一个新的读书角,好像是怎么也翻不够的一套书。
数学
写到数学,身处大海淀,核心词就是“奥数”。虽然茉莉目前还未正式介入哪个机构的奥数体系,但也一直有参与浅奥主题的学习。我一直对“奥数”学习带着一颗平常心,希望以奥数(或仅称浅奥)的各个知识点为载体,帮助孩子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孩子的学习效率,养成更有条理、更有逻辑的思考习惯,且能一直饱有一份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奥数”学习不等于一定走竞赛路线,毕竟那是适合少数天赋异禀孩子们的赛道。听过京城奥数名师王进平老师的一次讲座,关于“奥数学习”,给我很深刻的印象。王老师讲到:目前小学奥数的内容大体可以分成计算(主要指巧算),应用题,几何,数论(含数字谜),计数,行程,组合(主要指杂题)七个部分。计算部分有助于校内学习的延伸及拓展,尤其是各阶段各类巧算的训练,对于数感的培养,提升未来的计算效率有很大意义。而且计算作为数学最基础的语言,充分理解其本质有助于孩子提取数学的学习方法。对于应用题,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思维与数学阅读能力。茉莉这半年数学学习与练习主要围绕一些思维拓展类的“应用题”和"巧算练习”。数学课内学习:数学的课内一上的主要内容包括简单比较、认识物体和立体图形、简单分类、认识钟表以及0以内的加减法。针对课内的学习,要求她课上注意听讲,完成老师布置的练习即可,同时要注重老师对书写规范的要求。.尊重孩子渴望独立的意识与自我认知需求茉莉成为一名小学生以后,独立的意识非常强,时时刻刻渴望被认同“长大”。她看到院里的小朋友可以独立出门,羡慕的不行,要求带上电话手表,自己去操场找小朋友玩。即使住的地方采用严格封闭式管理,我也一直不敢答应。娃爸倒是非常赞同,一两次在后面悄悄跟着,看着小朋友过马路有观察车流的意识,走路遵守规则,也有时间观念。才慢慢同意孩子的“尝试”。第一次她自己出门玩后回来特别兴奋,好像刚刚是一个什么庆祝成长的仪式。去年1月我们在河北沧州参加KET考试,即使有闺蜜全程护送,让一个这么小的孩子在陌生城市独自进走进指定学校考场考试,我依然有些惴惴不安。但是她居然开考前莫名兴奋,在大家都排队等候的时候就有些跃跃欲试。这可并非对考试胸有成竹,而是对于自己又一次独立的“探险”充满了得意与期待。自我认知——自己能做的事情,能完成的任务,会面对的困难,想要参与的挑战……都是自我认知的一部分。我想“渴望独立"也是,是“自我认知“的一种需求,是在探索自己的“能”与“不能”之边界的过程。多多鼓励孩子“向内看”经常用提示性问题和提示性语言让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