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失禁怎么回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国首例安乐死执行医生,悔不当初就算 [复制链接]

1#

提到“安乐死”,你会想到什么?

在有些人看来,“安乐死”是一种“被合法化的杀人手段”,不符合人道主义,因此应该被抵制;

可是对于绝症患者来说,“安乐死”更像是结束被病痛折磨的痛苦的不二法门,因此应该被支持。

实际上,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有关安乐死的争论一直都没有停止。

早在年初,国内就曾经就“安乐死是否应该被合法化”而展开过讨论。

而引发这一场大讨论的原因之一,则是两年前在陕西省汉中市发生的、中国首例“安乐死”案件。

如今,回顾当时的操作,执行这一次“安乐死”的医生蒲连升仍然悔恨不已。

尽管已经时隔将近四十年的时光,可是每当提及这件事,蒲连升还是会忍不住摇头叹息。

甚至表示早知如此,当时就算对方给自己万,自己也绝不会再干这种事。

那么,当时的他,为什么会一念之差选择了同意帮患者执行“安乐死”?

又为何会在时隔数年的今日,仍然悔不当初呢?

一,改变人生的患者

在年6月之前,事业有成的蒲连升还是别人眼中的“青年才俊”:

不仅有着一手精湛的医术,还早早升医院的院长助理兼肝炎科主任,前途可谓是一片光明。

然而,就在这一年的6月23日,一名普普通通的肝病患者,却就此改变了蒲连升的一生。

那是一位名叫夏素文的普通老年患者,就在两年前,她刚刚被诊断出患有肝硬变腹水。

随着时间的推移,夏素文的病况也越来越严重,最终住医院。

而她的主医院已经小有名气的蒲连升。

实际上,夏素文的情况早已经不容乐观。

由于肝腹水的影响,夏素文骨瘦如柴,但肚子却被撑得老大。

长年累月的卧床更让她染上了褥疮、大小便失禁、下肢水肿等诸多其他病症。

这都让痛苦如影随形地陪伴着她。

在疼到无法忍受时,夏素文甚至用头狠命撞击床板,在病床上不断打滚,发出痛苦的哀嚎和呻吟。

这一切,夏素文的子女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闻讯赶来的儿子王明成更是每天都衣不解带地陪伴在母亲的身边,寄希望用微薄的力量安慰到母亲,让她能够舒服一些。

某天,在疼痛的折磨之下,夏素文望着儿子,忍不住流泪道:“儿子,你要是真的心疼妈,就赶紧让妈去死吧,妈受不了了,妈太难受了。”

这句话仿佛一个闸门,从此,夏素文每次疼痛难忍时,就会拉着子女的手,乞求他们结束自己的生命;

而看着母亲如此痛苦,王明成兄妹也格外纠结:

一方面,作为子女,王明成当然希望能为母亲解除痛苦;另一方面,他们也不愿意就此早早地失去至亲。

为了能够减轻母亲的痛苦,王明成和妹妹隔三差五就去询问蒲连升有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可是,夏素文的病情已经到了晚期。

而由于常年注射镇痛麻醉类药剂,夏素文的耐药性也越来越高,普通的止痛药根本对她毫无效果。

因此,对于此种情况,除了按照规定剂量给夏素文注射安定药物以缓解病情以外,蒲连升也无计可施。

终于,在夏素文的反复乞求之下,王明成率先下定了决心:他冲进蒲连升的办公室,希望他能够帮助母亲“安乐死”。

在第一次听说时,蒲连升着实被吓了一大跳,连连拒绝了王明成:“不可能,我做不了这种事,你们别想了!”

可是,王明成并没有死心,他又连续找了蒲连升好几次,希望他可以“出手相助”。

然而蒲连升却反复拒绝,并且索性暗示王明成兄妹,如果实在不想让老人受苦,可以早早地让夏素文出院回家。

然而,王明成深知,医院注射的安定药物,只会加剧离世时的痛苦;

同时,他也早就在网上查阅了不少资料,甚至连“安乐死”的药物名称和剂量都了解得一清二楚:

一个正常的成年人,只要注射毫克到毫克的一种名叫“复方冬眠灵”的药物,就可以在睡梦当中无声无息地走向死亡。

所以,面对蒲连升三番两次的拒绝,王明成也做了更多的准备。

在第四次找到蒲连升时,王明成带着自己准备好的资料和免责协议书,直接“咚”地一声跪在了蒲连升的面前,声泪俱下地希望蒲连升可以帮忙。

并且把免责协议书递给了蒲连升,表示自己愿意承担一切责任,以后发生的所有事情都和他无关。

在王明成苦苦哀求之下,蒲连升犹豫了:

身为医生,治病救人是自己的天职,更是职业道德,而“安乐死”一不小心,还会让自己沾上人命官司;

可是,夏素文早已经失去了治愈的可能,而每天看到夏素文如此哀嚎,他的心中也十分纠结不安。

所以,在免责协议之下,蒲连升最终一咬牙,同意了他的请求

——而这,也为他日后的痛苦灾难埋下了祸根……

二,有罪?无罪?

年6月28日,蒲连升开出了第一张“复方冬眠灵”的处方:毫克。

尽管和致死量相比,毫克并不算多,但考虑到夏素文的身体状况已经十分虚弱,蒲连升还是打算先用小剂量来“试试看”。

在开出处方后,蒲连升又特地叫来了王明成兄妹,让他们亲自在处方上写明是“家属要求”,并且在最后签上名字;

接下来,还有第二个问题,那就是亟需再找一个护士来给夏素文注射药物。

最一开始,蒲连升接连找了几个相熟的护士。

可是,大部分人一看到药物名称,立刻就明白要做什么,纷纷拒绝了蒲连升的要求。

无奈之下,蒲连升叫来了从省卫校派来实习的一名新手护士蔡建林,要求她来进行注射。

实际上,蒲连升也知道护士们的犹豫和拒绝。

可是,假如只有他自己为夏素文进行处方和注射,他又担心王明成兄妹事后会反口不认。

所以,面对蔡建林的犹豫,蒲连升只能用“强权”来“威胁”她道:“如果不想打这针,你就回卫校去!”

为了保住饭碗,最终,蔡建林为夏素文注射了75毫克的“复方冬眠灵”,而在药物推进体内后,夏素文也逐渐昏睡了过去。

然而,第一次注射后,夏素文却并没有死亡。

而蒲连升也在下班时表示,假如夏素文在12点时还没有死亡,就再给她打一针;

所以,在29日凌晨,王明成发现母亲仍然还活着后,便又找来值班医生,再次为夏素文注射了毫克的“复方冬眠灵”

——这一次,在6月29日凌晨5时许,夏素文终于在相对平静的睡眠当中,安详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其实,这一次的蒲连升已经足够谨慎:

他保留了病患家属的签字处方,也留下了王明成兄妹写的免责协议。

同时还为自己找来了“见证者”蔡建林,而最终给夏素文注射药物的更不是他。

可是,尽管已经小心翼翼到了这个地步,在夏素文去世三个月后,蒲连升还是从家中被警察逮捕,而对他提出控告的,竟是夏素文的大女儿。

原来,尽管王明成兄妹在处方上签了字,可是夏素文的大女儿居然对弟妹的这一系列操作“毫不知情”。

在得知母亲死亡的真相后,医院,医院赔偿自己的精神损失和医疗安葬母亲等费用;

医院拒绝了她的要求后,大女儿又转头以“故意杀人罪”,将蒲连升告上了法庭。

9月20日,这是蒲连升记忆尤深的一天。

就是在这一天里,蒲连升被压上了警车,从此开启了他将近6年的、失去自由的痛苦生活。

实际上,有关蒲连升是否构成“故意杀人”,也引发了不少人的讨论。

有人认为,蒲连升和患者无冤无仇,注射药物也是患者和家属的请求,并不是主观上有杀人的意愿;

还有人认为,蒲连升作为医生,不应该用药物致人死亡。

而就在年蒲连升被捕后,在年的第七届人大会议上,著名医学专家、人大代表严仁英第一次将“安乐死”提到了人大会议的讨论日程之上。

这一次,严仁英表示,尽管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但是让绝症患者能够有尊严地、平静安宁地离开这个世界,也应该是被考虑在“人道主义”当中的问题。

严仁英的这一提案,在中国首次开启了有关“安乐死”的大讨论;

同样,在法医检验报告当中,也证明了“复方冬眠灵”并非是导致夏素文死亡的罪魁祸首,至于蒲连升的药物注射,也仅仅是加速了夏素文的死亡而已。

而在后期的法庭审理当中,由于蒲连升并非是主观意愿上想要进行杀人,其动机也是道德的。

并且无论是事前还是事后,蒲连升都并没有收受过来自患者及家属的贿赂和“好处”。

所以,在年4月,在经历了种种磋磨后,蒲连升终于拿到了无罪释放的通知书

——这个结果对于蒲连升而言,已经足足等待了5年……

三,失去的未来

可惜的是,尽管法院判处蒲连升“无罪释放”,然而,他过去拥有的光明的未来却从此戛然而止。

由于违反规定,私下对患者进行了“安乐死”,蒲连升所医院也遭到了不少人的非议。

医院就诊,声称担心医生会给他“安乐死”。

因此,医院的名声也随之一落千丈。

无奈之下,医院免去了蒲连升的所有职务。

这个正值壮年的男人,一夕之间失去了工作和收入。

为图生计,蒲连升摆过地摊、卖过衣服和杂物,这个曾经的优秀医生眨眼之间就成为了街边小贩。

最糟糕的时候,蒲连升一家只能靠着妻子一人的工资过活,生活的重担被迫压在了一个人的身上。

朋友的不解,亲人的埋怨,同事的鄙夷,患者的不信任……这些都如同一道道难关,横亘在蒲连升的眼前。

就这样,在苦苦煎熬了十年之久后,医院才终于恢复了他的职称。

而这个时候,曾经那些和蒲连升“平起平坐”的同学和同事,早已经斩获了更高级的职称,成为了更加出名的医生、主任。

年,蒲连升接受了央视节目的媒体采访。

在回顾过去“安乐死”事件时,蒲连升面对镜头,仍然露出了无限的悔恨。

在记者采访时,蒲连升直言,就算当时患者家属给他贿赂10万、乃至万,他都一定会坚决拒绝这一要求。

而如果时光能倒流,蒲连升一定会选择向自己的上级领导或者当地的卫生部门来求助,而不是一时被感情所蒙蔽,做下这种“蠢事”。

不过,尽管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但是蒲连升对于“安乐死”的看法仍然是偏向支持的。

或许是身为医者,不忍看到病患在痛苦当中煎熬、挣扎,当问及“安乐死”时,蒲连升依然认为,“安乐死”是对绝症患者的一种“福音”:

“我认为人生的三部曲是优生、优育、优死。安乐死没有痛苦,对于那些已经逼近人生终点的人来说,也是一种选择。”

实际上,从年起,“安乐死”就不断地在每年的人民代表大会上被反复提及。

不过,由于“安乐死”有会被人利用的危险,例如不愿赡养老人的家属,是否会用“安乐死”为借口来逃避责任,这些都无法被具体界定;

而另一边,医学毕竟仍然是尚在进步的、并未完全完善的未竟科学,更存在着误诊误判的可能。

而在未来,或许绝症也有被治愈的可能,所以,截止目前,中国尚没有“安乐死”合法化的法律出台。

数年前,在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口中,曾经有一句著名的“向死而生”。

显然,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生命的起点,但死亡却是可以被选择的终点。

那么,当一朝需要面临重重艰难痛苦时,选择生,还是选择死,我们又该如何判断,又是否应该替他人做出决定呢?

或许,这个充满了矛盾的谜题,还要用更长的时间来辩论和证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